三年级的教学随笔

时间:2025-05-18 11:42:59
三年级的教学随笔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写过随笔吗?随笔通常指一种散文体裁,随手笔录,抒情、叙事或评论不拘,篇幅短小。想要找更多优秀经典的随笔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的教学随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的教学随笔1

近几年课堂改革在各地绽放绚丽光彩,作为一名教师,培训、学习、反思、工作再次忙碌起来,也开始反思自己早已习惯的。课堂上,我是一个绝对的领导者,学生们是我的士兵,无条件地凭我的调遣、服从我的指挥。我用自己的“爱心”理所当然地虐杀了学生们的信心。

以后,我要有意识地转变角色,把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努力创设质疑、探究、合作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自由、互助的课堂里一起学习、思维碰撞;让自己的生命在课堂上焕发异样的光彩,让学生们因为我的存在而幸福。

学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课,我带着一张A4纸走进教室。

师:同学们,这是一张A4纸,你想知道它的哪些信息?

生1:它的长是多少?

生1:它的宽是多少?

生2:它的面积是多少?

生3:它的周长是多少?

师:现在我告诉你们它的长是30cm,宽是20cm,请大家快速计算出它的周长和面积。

理解周长和面积的含义,对于熟记公式的他们,这个太小儿科了。不一会儿的功夫,一个个都扬起了微笑而自信的脸庞。

师:如何允许你动手操作,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一张纸的身上还会有什么问题呢?孩子们一个个露出思考的表情,一时间班里静了下来。

数学班长魏雅雪首当其冲举起了手。“老师,把这张纸对折后分成两个图形,它们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多少?”

冯雨苗说:“长变成了15cm,宽没变,还是20,那它的周长应该是......”

还没等她说完,道文涛就接上来了:“等等,它不仅可以左右对折,还能上下对折呢。”

“对啊,对啊!这就有两种对折方法了。”孩子们纷纷回答道。

我会心一笑,看着他们:“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所以沿着不同的对称轴对折也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情况。那你们能解决魏雅雪的问题吗?”

“没问题!”异口同声的回答之后,班里又安静下来,只听见笔在纸上走动的沙沙声。不久之后孩子们开始分享自己的计算成果:左右对折得到的长方形面积是300平方厘米,周长是70厘米;上下对折得到的长方形面积是300平方厘米,周长是80厘米。

在我正想着引导孩子们对比归纳时,吕慧欣一脸兴奋地高高举起了手:“老师!老师!我发现形状不同的长方形,面积可能会一样。”

“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周长不一定相等”同桌道胜欣不甘示弱地接了上来。“真棒!你们俩的眼睛真是一个比一个闪亮!”我情不自禁地拍起手来,孩子们也纷纷跟上来。

“老师,我也有一个问题要考考大家。”道冬阳紧接着发问。我点头同意。

“张纸上你们能折出最大的正方形吗?它的边长是多少?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多少?剩余的纸片是什么图形?它的周长和面积又分别是多少?”

还没等她说完,已经有几个孩子说见过这个问题。表扬他的问题提的特别好,顺势板书在黑板上。每个小组发了一张A4纸,由小组同学合作共同解决。下去巡视发现他们小组内分工明确,有的在动手折,有的在计算,有的在记录,各司其职。意料之中,孩子们在互帮互助中,很快完成了这一任务。

“在这张正方形纸片上剪下一个长6厘米,宽4厘米的纸片,会出现哪些方法?”我接着引导学生。在学生的操作汇报之后,我把出现的三种情况贴在黑板上。还没等我开口,周军超同学就抢先说:“老师,你肯定要问我们剩余的这些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分别是多少?”

“嘿嘿......知我者,周军超也!大家帮帮忙呗!”被看透心思,只得这般接上去。安静的自主学习之后,小组内热闹起来,看来出现了“状况”。我给足他们时间,静待最后的汇报。第一组在组长王云歌的带领下,抢先进行汇报。计算周长,是吧各个线条相加;计算面积,是把图形进行了分割。刚结束,之间下边的小手像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

任田旭说:“计算周长时,我们可以把水平的直线上下移动,竖直的线条左右移动,先凑成大的长方形,再加上多余的线。我的计算是:......”

王思佳补充道:“计算面积时,不仅可以把图形分割成多个小图形,还可以把它补成一个大图形,再减去一下小图形的面积。我的计算是:......”

......

“老师!老师!我发现这三个图形的周长虽然不同,但面积是一样的.。”魏雅雪等不及我喊她起来发言,就着急的喊道。

真是一个善于总结的孩子。众多方法层出不穷,肯定孩子们的思考与结论,惊喜孩子们的表现。

拿起学生剪下的小长方形,放在我的大正方形的上面,一块贴在了黑板上,问:“认识这两个汉字吗?凸和凹是一对好朋友,有一天骄傲的凸对凹说:‘我不仅比你面积大,周长也比你大’,你们怎么看?”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见我一直笑而不语,又低头开始了验证。真是一群懂事又聪明的孩子。

“不对,凸的周长和凹是一样的,都是88厘米。”

“通过线段的移动,他们的周长都是大正方形的周长加两条宽的长度。”

允许孩子们大胆的猜测,给足时间让他们动手操作验证,才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更深刻地掌握。这节课,在孩子们自己的疑问--回顾--操作--猜测--验证--补充中,完成了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与面积、不规则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的复习。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构建清晰完整的知识体系。

行走在数学课改的道路上,作为一名工作仅几年的教师,在不断学习中,我每一步都迈得坚实有力。期待在一如既往地坚持下,能够收获教学的万紫千红,享受教育的幸福。

三年级的教学随笔2

怎样使学生更有效的改正错误呢,我想用纠错本最好,我把所有的错题都工整地抄到了本子上,渐渐的,错题就集了满满一大本。

别嫌这样的每天积累很烦,但真做了,好处可不少啊。把自己做错过的题一题题抄在本子上,平时多看看,以后再遇到相似的类型,思考起来的速度就会快很多,效率也会很高的。而因为积累的题目多了,各种题型都被包括在其中,复习时或者要找题目做练习,就不必再翻其他练习卷了,直接翻翻纠错本就行了。如果碰到像社政那样的开卷考,那就更好了,考试时难免会犯糊涂,有了这纠错本,翻看起来就更方便快捷,还可以剩下时间来多检查几遍呢。

虽然这纠错本好处不少,可你也别觉得做这纠错本很容易,其实,这纠错本也讲究方法技巧呢。首先,要把纠错本上的题目分门别类地整理好。当然,纠错本也并非都记自己的错题,也可以把那些容易错,自己侥幸做对了或者没有弄懂的题目记下来,当然如果你对这道题很有信心了,那也大可不必浪费时间抄上去了,只要多去巩固就可以了。而反之,那些你错了的题目,你是懂 ……此处隐藏11230个字……力成为一名学习好、工作好的英语教师。

三年级的教学随笔15

在新教育的课堂中我们更新了自己的课堂教学理念,增长了知识。

特别是他们的资料让我大开眼界。如学生的故事情节绘画,他们有绘画册,仿写诗歌会有诗歌集,仿编故事有故事书,学生日记、中高年级的读后感,或做的手抄报,还有他们的读书交流活动,老师的随笔,老师的班级记录等等。都做的特别的详细、精致。这说明什么呢?如果没有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没有平时真正的体验、实践、落实,就没有我们看到得堆积如山的成果展示。他们把新教育真正的落到的实处。他们的老师、学生、家长真正的走在了新教育的这条幸福之路上。

课间我们参观他们学校的校园文化的时候,每到一处都有学生给我们主动介绍。他们吐字清晰、落落大方,介绍的也很有条理。让我感觉到这群小家伙口才真好。这才是真正的体现了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主人翁意识,每个学生都意识到自己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了。

其实,我觉得新教育就像是那天二年级读写绘课中老师所讲的一锅石头汤,需要每一个人的付出,正因为有了每一个人的努力,才有了今天新教育的精彩展示。我们的老师、学生、家长辛苦着,收获着,成长着,幸福着。我们才真正的走在那条幸福的教育之路上。

三年级是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年级。培养三年级学生的语文能力,应着重放在段的训练上。三年级段的教学主要任务是理解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结合有关内容,展开合理大胆的想象。能找到重点句,理解句与句之间的关系,知道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

1、读段: 在段的读、说、抄、写过程中,读是基础,读懂一篇文章要遵循一定的过程,一步一步地读下去,达到透砌理解。过程得当,能理解得顺,理解得深。应抓好三个环节。

一是初读,读出“顺”字,要读准字音、读好停顿、重音,乃至速度、语气,能流利地把课文读下来。

二是理解,要突出“思”字,要把学生学语文的过程和学生的认知过程统一起来,让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思想内容,经历“具体--抽象--具体”的心理历程。教师精心设计问题,以启发学生的思路。对于重点段落,要让学生在读熟的基础上,通过讲读,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三要熟读。要指导反复诵读,直至熟读成诵。使学生能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意思,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说段:说段在读段之后进行,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对段的思想内容的理解,这样把课文语言转化为个性语言,对课文语言进行同化。刚开始说段训练时,学生会用接近原文的句子的复述甚至是背原文,老师应具体指导学生一句一句地说,然后,把整段话连起来说。在指导说段时,还应把概括地说和具体地说结合起来进行。课文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等,可以联系课文,让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能写就不说,能说就不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写段:在三年级段的教学中,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方法占了很重要的地位。所以要学生建立段的概念,必须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意思及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段的组合规律,真正读懂一段话。然后及时指导学生仿照课文中段的组合形式,进行写的训练,使读和写有机的结合起来,把读写训练贯穿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这样吸收在前、表达在后,既培养了学生读的能力,对段的理解与认识;又培养了学生写的能力,学会写好片断,读写相互促进,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读写能力。告诉学生写段时。第一句概括段的意思;中间用几句话对第一句展开记叙;末句要总结段的意思,但字面不能与第一句重复。用自己的话写课文某段话的意思,要求用总分段式来写。

仿段。规定选材范围,要求用总分段式写。本册教材后有很多写段的练习题,应尽量让学生多动笔进行写段训练,使学生语文能力有所提高。许多作品,特别是一些文学作品,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情感。这是因为,作者在现实生活中对他所接触的事物有了某种情感,才会产生表现这一事物的欲望和动机,要么直抒胸怀;要么将情感渗透、隐含在事理的记叙和论述之中。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精选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课文,多是感情色彩浓重的文章,既体现了作者健康向上、美好高尚的情感,同时又体现了作者对丑恶、虚假、病态、庸俗情感的批判。人的美好的情感是后天习得的。阅读教学要使学生在一次又一次体验课文中对各种美好的情感的赞扬和对丑恶情感的批判中,形成对美丑、善恶的分辨能力,形成爱美扬善、忌丑憎恶的比较稳定的、持久的态度体验,即在心中逐步形成美好的情感世界。因此,阅读教学在培育学生美好情感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得天独厚的条件。

请看教材《翠鸟》这篇课文的最后一段话:“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老渔翁跟我们说:‘孩子们,你们知道翠鸟的家在哪里?沿着小溪上去,在那陡峭的石壁上。洞口很小,里面很深,逮它很不容易啊!’我们只好打消了这个想法,在翠鸟飞来的时候,我们远远地看着它那美丽的羽毛,希望他在苇杆上多停一会儿”。这本是一段充满情感的语言。但是教学中,有的教师却很容易将理解的重点放在翠鸟住处的特点上,大讲什么翠鸟的生活习性。这和作者的初衷就相去甚远了。其实这段文字处处都洋溢着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由想逮到打消念头到远观希望多停留一会儿,无一不体现着对翠鸟的喜爱。“打消想法”是对“真想”的无奈与失望,“远观”和“希望”又是对失望与无奈的补偿,一个“情”字贯穿个这段文字的始终。如果忽视了这段文字所蕴含的情感因素,就可能在理解上出现偏颇。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因此,感情内容是语言意义组成部分之一。

理解语言,不仅要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具体内容,还要体会蕴含在语言中的感情,特别是那些作者不直接表达的、比较含蓄的情感。所以体会语言所表达的感情,又是理解语言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人在阅读时,对语言所表达的感情内容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一是能否把握住文章的情感内容;二是能否对把握住的情感内容迅即做出自己的情感反应。这种“把握”与“反应”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必须要让学生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感情内容,同时对语言所表达的感情产生共鸣,感情的参与,将会使人们对语言的理解变得更加丰富和敏锐。总之,指导学生阅读,不仅要指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内容,还要重视引导学生体会感情,如若抛开对语言的情感内容的理解和体验,,就不可能对语言做出准确、完整的理解。

4、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语感的培养:值得一提的是,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十分重视语感的培养。所谓语感,就是对语言的一种丰富的、敏锐的感受能力。语感虽然和心理学、语言学、文学乃至于哲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首先提出语感概念的却是语文教育家夏沔尊先生。这说明语感这个概念从它诞生那天起,就和语文教学有着不解之缘。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对语感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直至写入目前的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现象,所涉及的问题极为广泛,对它的研究与认识永远不会完结终止。旧的问题尚无定论,新的问题又接踵而来。否定之否定,反思与发现,回顾与展望,这些都是在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中出现的正常现象。应该承认,对阅读教学的规律,我们的认识还是很有限的,本文也只能就其中的某些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不妥之处希望得到同行的批评指正。

《三年级的教学随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