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新学期随笔

时间:2025-05-21 11:42:56
幼儿园教师新学期随笔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没少接触或者看到经典的随笔吧?随笔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具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常见的随笔有哪些形式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教师新学期随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教师新学期随笔1

孩子为何会这么大嗓门地说话呢?天生这样吗?遗传的因素固然有,但更多的是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这段时间有几个孩子在共同讨论一个话题,大家都有很强的表现欲,都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于是争先恐后,互不相让,你一言我一语。而这时候,有的孩子为了引起同伴的注意,往往会采用大声嚷嚷的方法,以为只要自己大声地喊,就能超过别人的声音,就能被大家所听到。你的声音这么大,我的声音比你还要大。这样就造成了“一浪高一浪”的现象。仔细反思,孩子中间产生这种现象,作为老师的我们,其实也有着不可推卸是责任。活动中,我们往往会忽视很多个体的存在,无视他们的反应,无视他们的心理,更无视他们的语言。其实,就在某个角落里,有一双充满期望的眼睛正在看着你。就因为老师的忽视,而使他们失去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剥夺了他们表达的权利。这个时候,那些表现欲强烈的孩子往往会大声地把自己的想法喊出来。因为,在他看来,只有这样,才能引起老师的注意,才会让大家听到自己的声音。而我们的老师,为了维护自己的“主导”地位,为了维持“你是学生,我是老师”的师幼关系,则会用更高分贝的'音量来压倒孩子,稳定局面,觉得只有这样做才不失老师的尊严。殊不知,下面有着一双双天真无邪的眼睛在注视着你,你的一言一行都将成为他们效仿的对象。

久而久之,这一切都将成为一个恶性循环。孩子的声音越大,老师也就越想压过他们。而老师的声音越大,孩子也会试图用更大的音量来引起老师的注意。

我觉得“蒙氏”教育给我留下印象深刻的,是一“静”字。孩子各得其所而又各得其乐,他们自由,但又不会影响同伴,他们活动,但又如此的井然有序、有条不紊,丝毫没有喧哗的场面。特别之间的交谈都是轻轻的、“温柔”的。当然,我们不能盲目推崇任何一种教育方法,但是“蒙氏”所营造的这样一种氛围,是不是值得我们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他们的孩子为什么就能做到这样?是天生的?不是!孩子的天性都一样。那么,既然孩子的差别不是主要问题,那老师的方法就值得探讨了。“蒙氏”认为,教师的职责并不在于教导孩子,而是为孩子准备一个丰裕而不受干扰的学习环境。假若教师身体力行,师师、师幼之间的交谈都是轻轻的、温柔的,那么,我们的孩子还能大声喊叫吗?

幼儿园教师新学期随笔2

新学期,自然将迎来许多新的事物。而令教师最为期待和忐忑的,是迎接新生。

新生班的教师有时会带着“悲壮”的情绪迎接即将开始的新学期。一位年轻教师拿着几件在服装打折季里“扫货”的战利品说:这些,都是开学第一个月要穿的。看来是准备与眼泪、鼻涕和拉扯相伴了。

颔首一笑之余,似乎觉得:新学期、新事物,却只有悲情,没有欣喜,未免太没劲!不由想到:对新生的生疏和担忧,可以尽量少吗?怎样才能降到最低呢?

有一个途径,可以帮助我们熟悉孩子,减少担忧,那就是——新生家访。

暑期里新生家访,是教师必须的工作。如果,我们把第一次家访当做一次机会——认识和了解新生的机会,那么,开学时我们的内心会踏实得多。

既然这样,就要有明确的目的:了解孩子最与众不同的特点,让孩子喜欢上幼儿园。

于是,我们带着真诚,走进了孩子的生活空间。一般通过和孩子聊天、送礼物,就可以看见孩子面对教师的不同反应,感受孩子的家庭背景,略晓家长的教育价值取向。为了作更准确的分析,我还会拍一张孩子自然状态下的照片。

如果说,冒着酷暑走家串巷是一项体力活,那么,对最初感知孩子行为的记录和分析,则是一项心力活。

哦!我们的目的应该是功利的,因此我们自然要了解:他(她)会拒绝来幼儿园吗?若是不拒绝来幼儿园,那么他(她)可能帮我忙吗?若是拒绝来幼儿园,那么其中的缘由是什么呢?

小班新生骆驼,从我一踏进他家的门起,就在我身边转悠。一会儿摸摸我,一会儿问问我:“妈妈说幼儿园里有好多玩具,有吗?”我赶紧接口:“有!你最喜欢的玩具是什么呢?”他凑近我耳边:“僵尸牌,妈妈不给我买的。”“哦!很吓人吗?”我低低地问。“才不吓人呢!我又不是胆小鬼。”我朝他挤挤眼、点点头。他马上高兴起来。

回来后,我买了一叠小卡片,又在骆驼的照片下面写下了我的设想。

开学第一天,骆驼早早地来了。我悄悄地递上一叠小牌:“这是幼儿园的,你只能在幼儿园玩,不能带回家的。”“嗯。”我再一次提出要求:“如果你可以和小朋友一起开心地玩,我就奖励你一张。”“真的?”不一会儿,我陆续把几个不算“哀愁”的孩子,介绍给骆驼一起玩。看着小家伙积极地张罗着,我舒心地稍稍抽身……瞧!这一切,全在我的设想中。

当然,我们更应花心思的.是那些拒绝来幼儿园的孩子。家访时,我们基本可以判断扭捏和胆小的孩子都可能拒绝上幼儿园,因为扭捏表明喜欢黏着家人,胆小表明害怕新环境。对这两种类型的孩子,我们的对策是:黏人的,不妨“处处护着”,成为孩子可以黏人的对象;胆小的,不妨“两厢混熟”,成为孩子可以信任的朋友。

最近,我尝试了一个和孩子“混熟”的新途径:微信,很有效!

家访中,我了解到芊芊很胆小,便每天和她妈妈发条微信,信中既有我的笑声,又有我的笑脸。开学时,看见新环境中有个早已眼熟的我,芊芊就不再胆小。

家访时,我们往往会和孩子有一些诱人而美好的约定,为了让小年龄的孩子记得老师的模样和与老师的约定,家访的时间拟放在开学前一周。

除了新班有新生,老班也会有插班生。尽管少了许多对家庭的依恋,插班生却因看着自然融合的“老生”们而难免多出些许“圈外人”的孤寂感。因此,对插班生的家访,旨在发现孩子的长处,并在开学后尽情发扬,帮助他(她)尽快融入集体。

戴着“扬长”的“有色镜”对插班生家访,也是一件极其愉悦的事。

大汗淋漓地来到岳跃家。刚坐下,岳跃便拿一个杯子倒了水,小心地递过来——我看见了一个热情的孩子。妈妈说岳跃数学不好,他一边反驳说“好的”一边搬来一叠小书,一本一本地数到12——我看见了一个好胜的孩子。他神秘兮兮地拉我进他的卧室,指着墙上的蜘蛛说“这是我的朋友”——我看见了一个内心丰富而具有想象力的孩子。岳跃妈妈见了蜘蛛大叫:“哪里来的?”岳跃回答:“它天天都来的。”令妈妈大惊失色,而我则笑翻了——这是一个充满童趣的孩子。

这愉快的感觉,一直延续到岳跃来园。一切美好的迎接,是那样的情不自禁。岳跃顺利成为我班的一员。

新的,总带给人希望;新生,更带给教师机会,一个做好教师的机会。

面对机会,我们用心分析好过盲目担忧,仔细规划好过临阵失措,欢快欣喜好过悲情低落。

……此处隐藏6572个字……。“老师,抱抱我”、“老师,我要妈妈”、“老师,我要回家!”刚开学的几天,每天早上晨间接待时,孩子们的哭声从楼梯口一直传到教室门口。此时,我多么希望自己能多出几双手,把每个孩子都能抱在怀里,于是抱着一个,还得牵着一个。从家长手中接过孩子,在他们满是鼻涕、眼泪的脸上亲上一口,并抱着他们、哄着他们玩着玩具,做着游戏。不到五分钟,他们不哭了,还露出尖尖的小白牙开心地笑着,“老师,你看我搭的房子,好看吗?”“老师,我想玩这个小熊......”“老师,我家有好吃的薯片,你吃吗?”就这样在孩子们的哭声中、笑声中、不停地叫着“老师”的声音中,孩子们很快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不知从第几天开始,孩子们上幼儿园不哭了,还笑眯眯地说:“老师好!”“Good---morning,Miss He”。可爱的孩子们,你们真棒!老师为你们的进步高兴,为你们加油!别害怕,老师会像你们的妈妈一样爱你们!

幼儿园教师新学期随笔12

有一次在课间休息的时候,我和张老师一起讨论现在的动画片对孩子的影响,我们都觉得现在的动画片有很多倾向于武力的,孩子看就是图个热闹,起不到真正教育的现实教育,比如说:“奥特曼”就是暴力倾向,我们觉得孩子多接触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动画片会更好,例如:《奇奇颗颗历险记》、《绿精灵丛林记》、《喜洋洋和灰太狼》、《巴啦啦小魔仙》等等。

结合我们刚学过的主题《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我无意的想跟孩子们分享一下,于是就跟孩子们探讨一下动画片,于是我就问:“你们看过《喜洋洋和灰太狼》吗?”孩子们兴高采烈的说:“看过”,一下子都提起了精神,“那你们最喜欢谁啊?为什么?”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的各抒己见,抒发着自己的感想“老师,我喜欢喜洋洋,它很聪明可以打败灰太狼”;“老师,我喜欢美羊羊,她很漂亮”;“我喜欢沸羊羊,它身体很强壮,也能打败灰太狼”;“我喜欢慢羊羊,他能发明很多东西”······,孩子们越说越有劲,看来孩子们都喜欢这部动画片,不仅孩子们喜欢,大人们也是百看不厌。

于是我对孩子们说:“老师,可是有不同的观点,老师喜欢灰太狼”孩子们用诧异的'目光看着我,“有没有跟老师一样喜欢灰太狼的小朋友请举手”刚才那些想说又不好意思说、沉默不语的孩子一听老师也喜欢灰太狼时,他们也精神了,开始抒发感想“老师,我也喜欢灰太狼,它可以抓很多的羊”等孩子们说完了,我开始发表自己的感想了,“老师喜欢灰太狼是因为它抓羊是为了给红太狼吃的,它对红太狼那么好,只要抓不到羊就要挨打,而且它对红太狼始终不离不弃,无论在外面受了多大的委屈,从来不跟红太狼发脾气,更不会抱怨,总是笑对人生。而且灰太狼很聪明,它为了抓羊总能自己动脑筋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和一些发明,虽然总会失败,可依然坚持不懈”。

由此联系《动物法庭》中的知识,现实生活中在草原上狼吃羊是一种自然规律,是一条生物链,就像小朋友吃饭一样,羊是狼的食物,它如果不吃羊是会饿死的,所以狼吃羊是应该的,但是不能把羊全部吃掉,如果羊没了,就不能吃草了,草会泛滥,而且羊没了,狼就没有食物了,那到最后狼也就没有了······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

真正的教育是幼儿的自身现实教育,只要从孩子的兴趣出发,任何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的,对待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观点,让孩子充分抒发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才是最主要的。

幼儿园教师新学期随笔13

今天下午的离园时间我准备请孩子们玩桌面玩具,这也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所以孩子们显得有些兴奋,就像是一群叽叽喳喳的小鸟开始吵闹了,因此我让孩子们趴到休息一会,并告诉孩子们老师会请一个小值日生给最安静的那组小朋友先发玩具,班级顿时安静下来,可是没过几分钟就有小朋友来告状说:“老师,杨彬鑫老是玩桌皮。”“老师他老是挤我,老师,他又下座位了,等等”。

杨彬鑫小朋友在我们班是个调皮的孩子,因为他是家里最小的孩子,父母陪伴的时间很少,每天都是阿姨负责接送,这个孩子比较任性、自理能力弱,缺乏自我约束能力,也容易和同伴发生争执。陶泽雅小朋友跑了过来说,“老师!老师!杨彬鑫老是按我的手。”陶泽雅小朋友的手因为在暑假的时候受了伤,因此我们会注意不让小朋友碰她的手。我走近一看,杨彬鑫的小手总是没有放好,别的小朋友的小手都藏起来了,杨彬鑫依然不听话。孩子们唧唧喳喳地向我诉说他的“恶行”,这让我比较头疼。一方面这个小朋友确实调皮,另一方面他们对同伴也缺乏应有的宽容。在平时,我会引导孩子不将小手塞到桌皮下面,不用小手去“打”同伴。于是,我把杨彬鑫小朋友喊过来,同时也喊了陶泽雅小朋友:“杨彬鑫,你刚刚有没有去按她的手啊?”杨彬鑫低着头不说话。“你看看陶泽雅的手上都受伤了,你按她的手,小朋友会疼的”。杨彬鑫似懂非懂的点点头,要完全改变一个孩子的行为习惯,不能靠一时的教育,而是靠平时在日常活动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

我也留意到,每当我批评调皮的孩子的时候,我问其他孩子:“为什么老师要批评他们?”孩子们都会说他们不守纪律、打人、不好好吃饭等等。长期下去,幼儿满脑子都是同伴的缺点时,会影响同伴关系。因此作为我们老师也应该反思,怎样向幼儿展示正确的'处理方式。首先当同伴间发生问题时,我们要鼓励幼儿自己解决问题,实在解决不了可以来找老师。对于调皮的孩子,老师要找到管理他的方法,不要心急,要循序渐进的帮助他约束自己,关注到孩子每一点点的进步我们要让也许我们应尽量不使用对幼儿产生消极影响的语言,如“你又这样啦?你怎么老是这样呢?”等等,避免给幼儿消极的暗示。

在幼儿对同伴产生无意伤害行为时,教师应尽量不表现出对过失方的严厉指责和批评,而是冷静地引导幼儿复述事件的过程,找出引起伤害行为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日后应注意的事项。

幼儿园教师新学期随笔14

对于幼儿来说,都会有虚荣心,从某种程度上讲,虚荣心代表着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自我意识的增强,表明他们期待着展示出自己最美好的一面以赢得大家的认可、称赞。当我们发现了孩子有虚荣心后,不要给予打击孩子,这样会对他造成阴影和伤害。

美术课上,我让孩子们画一幅《全家福》,把自己家中的爸爸妈妈等人都要画出来,孩子们开始专心画起来。

我在巡视过程中,突然听到身后的康康与佳佳争吵了起来:“我爸爸是校长!”佳佳也不示弱:“我爸爸是所长!”

“校长大!”康康大声说。“所长大!”佳佳争辩道。两个人不让你我的争吵着。

我赶紧转过来制止了他们,问清了缘由。原来佳佳画他爸爸时,康康看到他画的爸爸戴着警察帽子,就说:“我爸爸是校长,比你爸爸官大!”佳佳就不满意了,两个人就争吵了起来。

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心里想到,两个孩子是虚荣心作祟,倒也没有什么,但是,也不能让他们吵起来,更不能因此让他们的虚荣心变了“轨道”,还要暂时满足一下他们的虚荣心。于是我说:“孩子们,校长是管理学校的大官,所长是抓坏蛋的大官,你们的爸爸呢都是为社会作奉献的人,他们各自有自己的工作,他们的官谁大谁小不能相比,只能说都为社会做了很大的贡献!”

两个孩子听了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看到两个孩子又很快的和好如初了,我心中释然,但也有了很多反思。

《幼儿园教师新学期随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