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对随笔应该很熟悉吧?随笔是过去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语言灵动,婉而多讽。你见过的随笔都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幼儿园教育随笔,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大班幼儿园教育随笔1我经常带孩子们去室外感受风的存在,体验与风游戏的快乐。在快乐的游戏中,有的孩子问我:“老师,为什么有的时候有风,有的时候又没有风呢?”“为什么有时刮大风,有时刮小风呢?”“风向标是怎么回事?”……为了解答孩子们的问题,让他们对“风”有个简单的认识,我开展了“风”的系列活动。“风的游戏”是其中的一部分。
首先进行的是玩风车的游戏。孩子每人折一只纸风车,然后随着《大风车》的音乐在室外游戏,想办法让风车转起来:孩子们有的.跑起来,有的用嘴吹,有的找来硬纸板使劲扇,小小的风车都转起来了。看着转动的风车,孩子们笑了。佳佳跑到我身旁问我:“老师,为什么一跑风车就转呢?”还未等我开口,月月抢先说:“因为一跑就有风,有了风,风车就会转。”盟盟说:“为什么一跑就会有风呢?”“上次老师讲‘空气在哪里’时告诉我们,在我们身边到处都是空气,我们一跑,空气一定会动,空气一动就会有风。”听了小智的回答,我竖起了大拇指。
为了让孩子们进一步感受风是怎样形成的,我用课件向幼儿展示了一个有趣的动画情境:一只可爱的小鸭扇动翅膀在跳舞,它身旁的小蚂蚁对它说:“你的翅膀真好,能变出风,让我感到凉凉的。”然后,我问孩子们:“除了小鸭翅膀能变出风,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变出风呢?”孩子们各抒己见,说出了书、电扇、空调、针管、打气筒等物品。接着,我又说:“请你用这些东西变出风来给大家看。”我事先准备了塑料瓶、硬纸板、图书、气球、针管、吸管、迷你小电扇、小飞机等材料,引导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尝试变风,并交流不同的玩法。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艳艳,起先她选用针管来回推,发现风不明显,她就将气球口套在针管口上攥紧再推,这时她发现气球一鼓一瘪,便将自己的发现告诉了小石,小石很感兴趣,两人一起玩了起来。此时,我也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游戏中,适时引导孩子们深入游戏,并让他们将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
最后,结合孩子们的需求,我设计了“让它们跳个舞”的游戏。投放的材料有:挂在窗棂上的纸彩链、柳条、花朵,放在水中的小帆船,放在下面有进气口的纸箱里的气球……活动中,孩子可以自选工具“送”风,让喜欢的东西“跳舞”。有的孩子用小扇子为柳条送风、为纸屑送风,有的用吸管为小船送风,最让他们感兴趣的就是为气球送风了,他们用力扇纸箱口,风传到气球处,气球便会上下飞舞起来……孩子们在玩中获得了知识,在探索中增长了才干。他们根据游戏中的发现及生活经验,联想到风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活动在“我、泡泡与风儿共游戏”中暂告一个段落,但孩子们对风的探究、发现还在继续。
大班幼儿园教育随笔2又是一个新学期的开始,幼儿园教师教育抱着新的面貌、新的气象、新的渴望,幼儿园教师教育再一次迎来了那群活泼天真的孩子们。刚开学的这周里,上学期经常接的聪聪还不算太适应全托的生活,有时会悄悄的留下那不算坚强的眼泪。而这时幼儿园教师教育便会走到他身边对他说一些鼓励和安慰之类的话语,而他也很听幼儿园教师教育话懂事,马上就会像一个男子汉一样收起自己懦弱的眼泪,用那天真的眼神望着幼儿园教师教育,每次都是好像要和幼儿园教师教育说些什么,而幼儿园教师教育也明白他那眼神背后的语言。
那天是个星期三,聪聪早上见到幼儿园教师教育就高兴的对幼儿园教师教育说:“陈老师,今天幼儿园教师教育爸爸来接幼儿园教师教育。”幼儿园教师教育会意的笑了笑,对他使劲的点了点头,示意“嗯,一定会来的。”半天过去了,都到了晚上睡觉洗脚的时间了,聪聪的爸爸还没有来。幼儿园教师教育也渐渐的感到他那企盼而又兴奋的眼神也悄悄的爬上了一份焦虑。看着他看着他那蕴含着复杂心情的眼神,幼儿园教师教育的心头不免也悄悄的生出了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但是幼儿园教师教育并没有过多的去打搅他,只是在远处默默的'用一双关爱的眼神去望着他,远远的投去关心的话语。幼儿园教师教育很欣慰,很欣喜,也很高兴,因为幼儿园教师教育从它的话语从它的眼神中看到了他对幼儿园教师教育的信任,看到了他的喜悦,看到了幼儿园教师教育在他心目中所占的分量。
大班幼儿园教育随笔3离园时明明告诉我他的小汽车不见了。我在教室里找了一圈,但是没找到,估计是被哪个小朋友“收藏”了。
于是,我对所有小朋友数:“小朋友们,明明的小车不见了。这可是一辆会魔法的.小车。它跑到谁的书包里,谁就得赶快按住书包,否则它会自己跑出来的!”
话音刚落,鹏鹏就使劲按住了自己的书包。无疑,小汽车是被他拿去了。我接着说:“现在,我们玩‘捉小鱼’的游戏,就把教室当渔网,请小朋友背起书包一个一个游过来。”我在教室做好渔网等待着。一会儿,鹏鹏来了,我亲切地对他说:“鹏鹏,这个小汽车的魔力可真大,居然跑到你的书包里来了。你看,明明都急的哭了,我们把它还给明明,好吧?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拿。”鹏鹏红着脸点了点头,从书包中拿出小汽车。
游戏结束了,我对小朋友们说:“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明明的小汽车原来在教室里睡懒觉呢!”
大班幼儿园教育随笔4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幼儿园的美术教学也一直扮演着主要的角色,在美术教学方面,我也在不断地探索新方法、开创新路子、改变新的观念,我们逐渐认识到:孩子们笔下那稚拙可爱的形象是最生动有趣的,谁说他们只是随意的涂涂画画呢?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应该怎么做呢,以下是我的几点做法:
一、观念的更新
过去的美术教学,会把幼儿绘画单纯看作是一种技能训练,只注意孩子线条画得好不好、像不像,颜色对不对,是否与老师的范画一样……这样束缚了幼儿的想象力,抑制了孩子创造性的发展。根据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我渐渐地领悟到:通过美术教育,不仅仅是提高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而且也培养了孩子发现美、表达美的情趣,以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创造来表现、发展人的潜能和个性。使孩子的能力和人格得到健康成长。
二、绘画工具及材料的多样化
色彩是美术作品的基本要素之一,在幼幼儿美术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一幅幼儿作品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亮丽的色彩。其次才看技巧及创造能力的表现。大部分的孩子对一些艳丽的色彩有兴趣,喜欢涂抹颜色。如果绘画工具仅限于蜡笔或油画棒,由于涂色时需要一定的力度,绘画速度稍慢,时间过长会削弱他们的兴趣,甚至会厌弃这样的活动。而水粉颜料鲜艳、强烈,有很强的覆盖力,很受孩子们的喜欢,并且水粉笔容易掌握力度的大小。我在指导幼儿绘画时,经常用勾线笔、蜡笔、水粉等工具,指导幼儿描绘出色彩丰富、充滿童趣的作品。还可以手工与绘画及装饰结合组成一幅画。既丰富活动又从多角度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运用多种材料配合进行绘画是一种很好的做法。给孩子准 ……此处隐藏4260个字……民窟。以前的'男孩都已经长大成人了。有的还在那里住着,有的搬走了,还有的已经去世了。但最终学生们还是与原先的200个男孩中的180个取得了联系。他们发现其中只有4人以前进过监狱。
“为什么那些男孩住在犯罪多发的地方却有这么好的成长记录呢?研究人员感到很纳闷也很吃惊,之后他们被告知:有一个老师当年教过那些孩子……
“透过进一步调查,他们发现75%的孩子都是一个妇女教过的。研究人员在一个“退休教师之家”找到了那个妇女。究竟那个妇女是怎样把良好的影响带给那些孩子的?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那些孩子还记着那个妇女?研究人员迫切地想明白这些问题的答案。“不明白,”妇女说,“我真的回答不了你们。”她回想起多年前和孩子们在一齐的情景,脸上浮起了笑容,自言自语地说:“我只是很爱那些孩子……”
爱是一个生命喜欢另一个生命的情感、是一种平等关系、是整体接纳、是无条件的、不求回报的,这样的爱才能够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孩子并深刻地影响他们。当孩子体会到我们的爱时,他们就会以同样的方式回馈给我们,即使我们不能满足孩子的物质愿望,他们依然会爱我们。因为,这时他们已经明白,他们拥有了世界上最珍贵的礼物,那就是远比物质更值得人珍惜的――真实的爱。
我们在工作中,给予孩子无限的爱,才能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享受到成长的幸福,才能让家长心存感激,也许我们在工作中有过份的举止,有过激的言行,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了伤害,给家长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爱是一笔无形的资产,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只有对别人付出爱,才能得到更好的回报。不要把爱的方式当*。而给他们真实的需要,真正的爱!
大班幼儿园教育随笔13有一个女孩叫海宁,长着圆圆的娃娃脸,常常的睫毛,大大的眼睛,一笑两个小酒窝,个性可爱,平常一听见音乐浑身都能动起来,乐感特强,是他们班的舞蹈主力。
这孩子中午在幼儿园就餐,吃饭、站路队、玩耍都个性好,让老师操心的是孩子的'午休,小朋友睡前老师讲故事,她也不听,就是自己在闹,一会儿下床拿鞋子扔到床底下,一会儿又把被子叠起来再伸开,一会又把小脚丫翘起来数数,一部分孩子睡着了,她不睡,大部分孩子睡着了,她还不睡,自己玩呀闹呀,值班老师没办法,抱着她,哄着她,她最后睡着了,值班老师也松了一口气,轻轻地把她放在床上,她睡得那个香甜啊,小脸红扑扑的,小嘴嘟嘟着,有时睡梦中还咯咯笑起来,大概是做了什么好梦。但是,起床时间到了,老师把她叫醒,让她起床时,她可就耍起来赖来了,哭着闹着不起,老师去抱她,不是用手抓,就是她用脚踹,说不定在踹的同时,一泡尿就全都撒到裤子里面了,然后是老师打电话通知家长,家长匆忙来送衣服,老师又急忙给她换衣服......几次三番,老师疲惫,家长也有意见了。渐渐地值班老师得出了经验:把她叫醒后,不管她哭不哭,先把她往厕所里面抱(我们的活动室、洗手间是一体的),先把她撒尿,这样就不至于把尿撒在裤子里,等尿撒完了,孩子也就不哭,醒了。
如今的海宁啊,可懂事了,自己吃饭,自己睡觉,还能去帮忙小朋友穿衣服,就像一个小大人。
大班幼儿园教育随笔14我们通过网络研修平台,聆听专家讲解,互相交流思想,共享经验,更新了教学理念。教育是人学,教育就要张显人文性,教育要张显人文性,教育就要轻松和快乐。让学生通过愉快地学习,提升思想,塑造健康完美的人格,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通过远程研修更让我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是一次深刻的改革,新课改倡导全人教育,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改倡导建设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关注体验性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作为教师的'我必须抓住这次研修的机会,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观看专题视频课件,积极参与网上交流,更新教学观念,尝试着创新。
远程研修虽然很辛苦,但虽苦尤甜,一路走来鸟语花香。收获着成长,收获着提高,更收获着希望。感谢网络研修平台,让我听到了那么多默默无闻的教育工作者,实践探索的脚步声;感谢网络研修平台,让我看到了那么多心怀高远的执著寻梦人,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具有的无限人生,无限的风景!
大班幼儿园教育随笔15如何纠正幼儿挑食行为
一般孩子对喜欢吃的某种食物就吃得很多,而对不喜欢吃的食物则吃得很少,甚至乾脆不吃。很多时候,当孩子表现出不喜某些食物时,家长并不是劝说或讲道理,而是一味地迁就。他们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自然而然改掉挑食的毛病。但事实并非如此。专家提醒,孩子的过分挑食会导致某些营养的摄入不足或过量,导致孩子容易生病或是过度肥胖,严重影响他们的生长和发育。
孩子挑食成因医学专家表示,婴儿时期的孩子只有单味觉,没有分辨复合味道的能力,此时母亲应尽量采取母乳喂养,或者给孩子喝的牛奶中不加糖、辅食果汁,保持原汁原味,这样孩子的味觉记忆中没有口味过重的东西,长大后就不容易挑食。
其实,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挑食的现象,这与家长的态度很有关系。比如孩子这一餐某种食品多吃一点,那一餐另一种食品多吃一点,而假如家长过于纵容就会促成孩子吃饭挑食的坏习惯。吃自己喜爱和可口的食物是人的天性,家长一味地满足孩子的“口腹之欲”,就可能使孩子得不到平衡的膳食,从而导致孩子发生食物富足型的营养不良。
另一方面,为了让孩子能得到合理均衡的饮食,妈妈们往往使尽浑身解数,甚至追着孩子喂食,可孩子依然我行我素,弄得又累又急的妈妈火冒三丈。
对此,专门研究儿童挑食行为的专家认为,如果家长用强制或粗暴的手段逼孩子吃东西,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因为不愉快情绪不仅会降低食欲、影响消化,而且会让孩子产生对立情绪或恐惧心理,这种强制进食往往也会增加儿童挑食的可能性。
纠正挑食妙招家长的责任是将合适的饭菜在合适的时间提供给孩子,许多儿童在成长期都会有一些正常的“挑食”行为,这与他们的个性和个人喜好密切相关,而这类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是能够纠正的。但如果孩子的挑食行为已经影响到正常的生长发育,不如试试以下几招:
例如,合理安排和指导孩子吃零食的时间、数量,尽量减少或逐渐取消零食;不要强迫孩子吃某种食物,以免加深孩子对这种食物的反感;经常变化花样、调整口味以及创造愉快的进餐环境等,引起孩子的食欲;用生动形象的教育方法,诱导孩子懂得吃各种食物的好处。其实,孩子的偏食或挑食习惯往往是受到成人的饮食观念和习惯的影响。有的家长本身就挑食或偏食,见样学样,孩子是受到了家长的影响。有的是因为家长喂养不当造成的.,比如对于孩子爱吃的东西,有的家长就随意让他吃,有时一次吃得太多,孩子容易吃伤。当然也有孩子的原因,比如孩子的口味比较挑剔、吃零食影响进餐时的食欲、饭前或吃饭时喝过多的果汁或含糖饮料等。
所以,专家建议,家长要想丰富孩子的口味,首先要以身作则,以自己良好的饮食习惯为孩子做出示范。在合理的范围内,可以允许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食物;在指导孩子的饮食时,不要威胁或哄骗,孩子做得好时要及时表扬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