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班教育随笔

时间:2025-05-19 02:02:58
学前班教育随笔15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说起随笔,大家应该都有印象吧?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篇幅短小,表现形式灵活自由。为了帮助大家更多的了解随笔,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前班教育随笔,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前班教育随笔1

在一次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的师幼互动环节,我告诉孩子们,谁问题回答正确,谁就能得到一张小贴画。丫丫是一个反应灵敏、表达能力较强、思维活跃的孩子。在以往的活动中,她回答问题一直很积极,这次也不例外。我每提一个问题,丫丫都会把手举得高高的,但我希望把相对简单的问题交给那些平时不够大胆回答问题的孩子,所以连着几个问题,我都没有让丫丫来回答。不想,丫丫着急了,直接站起来对我说:“老师,下一个问题能不能让我来回答呀,我也想回答问题。”我说:“好呀,你先坐下。”接下来,我展示了一张由半圆形、长方形和梯形组成的.房子图片,请孩子们找一找图片中的房子是由几种图形组成的,分别有几个。这一次,我请丫丫来回答。丫丫说:“房子由三种图形组成,有长方形、梯形和半圆形,半圆形有两个,长方形有一个,梯形有一个。”我说:“丫丫,请再仔细看看,你确定你的答案吗?”丫丫又数了一遍,还是确定自己之前的答案。这时,程程举手后站了起来,说:“不对,丫丫少数了一个长方形,长方形应该有两个。”我表扬了程程,然后对丫丫说:“丫丫,你少数了一个长方形,这次你不能得小贴画。”活动结束后,我回到了自己的办公桌旁。一个小朋友跑过来告诉我:“老师,丫丫哭了。”我以为是丫丫和其他小朋友发生了矛盾,连忙走过去问丫丫怎么了,她抽泣着说:“我今天问题答错了,没有小贴画了。”我安慰她说:“没关系,下一次你仔细一点,答对了就会有小贴画的。”

但离开丫丫后,我仍在想自己和丫丫的互动隋况。丫丫一直是一个各方面表现都很好的孩子,这次的问题回答错,会不会让她觉得老师从此就不看好她了,所以她才伤心哭泣的?想到这里,我决定找个时间跟丫丫聊聊。

自由活动时间,我又来到丫丫面前,抱起丫丫,对她说:“丫丫,你是一个很棒的好孩子,可是再优秀的人也会出错,老师也会出错,所以刚才在数学活动中你回答错了是很正常的事。先数房顶,再数房子的窗和墙来寻找图形并数图形数量,就不会漏数一个长方形了。”丫丫听了我的这番话,对我说:“谢谢老师,我下次会仔细的。”

的确,在孩子心目中,老师奖励自己“小贴画”是对自己的肯定,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小贴画”。如果我们处理不当,很容易给孩子留下“老师只爱优秀的我,不爱不优秀的我”的印象,以至于孩子无法正确面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无法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所以在与孩子互动时,我们一定要努力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以免无意中伤害孩子。

学前班教育随笔2

幼小衔接和起跑线没有必要联系,上幼小衔接也并不意味着就是正确的决策,因此,我的答案是家长不应该抱怨。如果家长在家庭中做好了亲子教育,哪怕小学一开始入门较慢,但也会慢慢爬升上去。收获父母高质量陪伴的而孩子,比起外面报班学习的孩子,更容易产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建立学习习惯、在智力开发方面也相对更加均衡。这里面存在着一些误区,我们来了解一下。

1、幼小衔接班是必由之路吗?很多家长认为别人孩子都在学习幼小衔接班,如果我们不学就输在了起跑线上,真的是这样吗?我们一年级学生中做了这样一个小调研,结果发现,上过幼小衔接班的孩子由于提前接触到了知识,因此在老师讲课的时候,会反应更快,更自信,但这样的优势并不长久,在半年左右的时间,没有经历过幼小衔接班但是有更好学习习惯的学生会逐渐缩短差距,逐渐赶上来。因此,可以说,学习习惯更加重要。

2、孩子的起跑线不在小学,而在家庭。我们经常把上小学的孩子,称为学龄儿童,认为是学习的.初始年龄,而事实上,学前阶段,也就是我们说早期教育阶段才是真正的人生起跑线。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可以通过亲子互动实现系统的教育过程,除了传授知识以外,对于儿童的情绪管理训练、人际交往训练、行为规范训练等。这些训练始于0-3岁,影响一生,很多家长忽略了。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加重要。

3、要注意教育节奏,反对功利教育。教育不是为了获得高分,是为了让孩子学会自我教育、自我成长。过早激发功利、强调结果,只会让孩子怀疑自己,畏惧成绩,厌恶学习。学习是一生的,培养对于学习的兴趣与习惯比起赢在起跑线要重要的多。

我觉得孩子抱怨幼儿园就不对了,除了幼儿园之外家庭教育也很重要哦。

1.幼小衔接不是一个必需品

幼小衔接不是一个必需品,很多时候孩子都没有经历过这个阶段,这个阶段都是很多的培训机构制作出来的需求,国家教育提倡学前教育不要小学化,小学文化知识不减少,那么中间地带就会有培训机构来填补,这个机构就必须放大家长的焦虑,告诉你如果你家的孩子不上幼小衔接那么就会落后。

2.小学暂时落后也不用过于焦虑

小学阶段没有多少知识,孩子暂时落后,家长就好好的辅导一下就可以,一年级用不了一千多字,孩子的生命也不光光就学习这一件事,所以不要焦虑。

3.家庭教育才是孩子教育的根本

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的根本,不要把责任推给其他人,很多时候从自身找原因,给孩子更多的关注,孩子自身会有动力去学习,去探索。

幼小衔接不是必需品,家庭教育不能少,家长多关注,顺利适应小学生活。

学前班教育随笔3

因为工作和幼儿园打了很多的交道,大多数幼儿园的园长对于幼升小课程都是十分谨慎的。其实很早以前教育部门就对于幼儿园教授小学课程了有禁止的态度,但是,一部分幼儿园依然进行着,原因是家长的诉求!为什么家长如此着急的想要如此小的孩子接触这些课程呢?其实在我看了小学的课本之后我发现,从学前班到小学课程的跨度很大,不补习的孩子和补习的孩子从小学就会开始拉开差距,孩子更辛苦,家长更着急。所以,与其说禁止学习这些小学课程,不如应该更专注于如何让幼升小变得更加平顺。

同时,我从心理发展的角度说一下为什么要禁止幼儿园年龄过小孩子学习这些小学内容。拔苗助长违背自然发展,排除那些智商较为超常的儿童,需要通过阶段性的心理发展,脑部发育来进行相应课程的学习。

通过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理论可以发现,2—7岁之间的儿童只具备了表象思维,并且,他们的认知是较为零散和混乱,虽然5岁左右才开始具备抽象思维,但是很初级,也就是说,他们只能是看到木头说木头,石头说石头,是无法进行联想等思维方式的,而拼音等小学课程的`内容已经开始了抽象思维的应用,拼音就是如此。汉字和拼音的转换不仅需要识记,还需要进行语言性的联想,这种学习过程既不符合儿童的语言发展,也不符合这个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特征。

主要原因是,当课程成为孩子的压力时,它损失的实际是孩子的自我认知的发展,老师和家长的督促以及训导对于孩子而言并不是一种教导意义,而是逼迫性;当孩子因为自身的发展限制 ……此处隐藏5179个字……办法解决冲突,要多一份耐心,多一点等待,多给孩子一点解决问题的空间。这样一来不但能够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潜力和职责感,还能够使幼儿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

学前班教育随笔13

大自然是我们最广阔的教室,赋予我们取之不尽的源泉。为了更好的亲近大自然,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9月14日上午,我们卓雅·大风车幼儿园全体师生共同进行了一次有意的秋游活动——参观幸福柳生态园。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排着队、拉着手,一路欢歌笑语,乘坐校车来到了美丽的、绿色的生态园。

按照计划,我们的大班级部首先去参观蔬菜大棚区,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一排整齐的蔬菜大棚便出现在我们眼前,孩子们都迫不及待的想去大棚里面看看。首先看到是西红柿种植区,通过讲解员的讲解,孩子们了解了西红柿的生长过程,也近距离的观赏到了正在生长的西红柿,“老师你看,这些西红柿是绿绿的,它还没熟呢!等它变红了我们一起来摘吧!”“老师,给我拍张照片好吗?我一定要留作纪念!”孩子们也都在纷纷议论着!接着我们又来到了黄瓜种植区,一进大棚,孩子们都非常惊叹的说:“哇!原来黄瓜是结在秧儿上的呀!”在参观的`过程中,林林突然问道:“为什么每一只黄瓜上都顶着一朵小黄花呢?”这时讲解员就跟孩子介绍说因为黄瓜是先开花后结果的蔬菜!而且所有园区的蔬菜都是不使用任何农药的绿色蔬菜!然后工作人员对孩子们提出的问题一一作出了解答,解除了心中的疑惑,同时也增长了不少知识!园区工作人员充分利用资源在每个大棚之间也种植了一些时令蔬菜,比如像油菜、菠菜、白菜等等。

随后我们沿着水泥小路来到了园区的小广场上,我们班的家长义工——小宝爸爸也是非常的认真,不断在给孩子们拍照片,帮孩子们留下一个个美好的回忆!孩子们在草地上驻足停留,补充了些水分,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也都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一会儿摸摸小草,一会儿闻闻花香,有时还不停地看看天,看看地,观察观察秋天迷人的景色,发现发现花草树木、庄稼的变化,沐浴着大自然清香的空气,与大自然来个零距离的接触。充分感受了秋天的多彩和投身于大自然中,有一种说不出的尽兴,说不出的快乐!

此次秋游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幼儿的知识,也增强了幼儿的环保意识。自然界是个大课堂,孩子们在大自然中能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启迪智慧,在新鲜的空气及阳光下,能增强体质,提高孩子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孩子们也都特别喜欢本次的秋游活动,他们告诉我说下次还想去!

学前班教育随笔14

4月14日上午我们大班所有的孩子及部分家长参观了蔚斗小学,家长的同行目的在于让他们了解一下小学生的学习状况,以便能更好地为孩子上小学做好准备。参观小学活动安排井然有序,重点为二,其一参观蔚斗小学颇具特色的活动——大课间,其二观摩小学生的教学活动,参观哥哥姐姐的教室,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让家长和孩子感触最深的是小学的`大课间活动,形式丰富多样,绘画(儿童国画)器乐、合唱、篆刻、泥工等让人应接不暇,孩子们边看边不时的赞叹!具小学教导处主任王老师介绍,一部分孩子参加了社团活动,还有一部分没有参加的则自愿报名参加各种各样的体育项目,比如腰鼓队、球队、放风筝、跳绳等等,像这些体育项目到了学期末都要进行考核。在满足兴趣的同时,促进孩子的发展。看着小学生们琴棋书画样样精通,随行的家长不时地询问着孩子们:你想参加什么啊?孩子们不时的和家长交流着,似乎已经确定自己的选择。

接下来我们还悄悄的来到了一年级的教室,老师正在上课。受到哥哥姐姐的感染孩子们非常安静、有序,站在教室的后排聆听着老师的讲课。最后回到幼儿园,孩子们交流了自己的所见所闻,通过比较进一步了解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的不同,孩子们对上小学充满了期待!

本次活动感触最深的镜头有这么几点:

1、我们刚来到小学的操场,哥哥姐姐正要升国旗呢!在他们的带领下,幼儿园的孩子们一改往日的活跃变得肃然起敬,还学起了少先队员行起了队礼。分析:场面严肃,哥哥姐姐的示范熏陶带给了孩子不同的感受,潜移默化着孩子。

2、走廊上有一些开放式的图书区,孩子们休息时随时随地自由选择感兴趣的图书,看好后整齐的放回去。分析:开放的图书区、轻松的氛围,让孩子自主选择和阅读的机会,既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又弥漫着学习的氛围。

3、一个四年级学生正在画一幅花卉的国画,侧峰、逆锋等笔法流畅,形象生动,丝毫不受我们参观的影响而走神。分析:这就是功底和定力。可想而知,举一反三,大课间活动搞得如此成功,归因到底就是项目丰富多样,满足孩子的兴趣;社团项目有针对性、指导性,有动有静,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喜好选择;坚持不懈,一个兴趣社团的运营有很多的阻点,需要我们坚持、不断调整。

本次之行,还收到了一些招生情况的消息,本届外地孩子的竞争十分激烈,针对这些我们大班班级可进行一些考试模拟,以往孩子不成功有些是对考试流程不熟悉、怯场,不理解小学老师的要求以至于面试失败,如我们能在幼儿园进行考试模拟相信孩子们会信心大增,同时也加强孩子有关方面的面试能力。

学前班教育随笔15

秋高气爽,风和日丽,我们准备带着孩子去秋游了。

昨日,我就《秋游前的准备》组织孩子们学习小组讨论。因为前几天发现孩子的讨论习惯和潜力都很欠缺,正好有这样一个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能够让他们学习尝试。首先,请每组推选一个小组长。然后,由小组长组织一组的孩子围绕同一个话题进行讨论。

最后,提出了一些讨论的规则:如逐个地发表别人的意见,等别人说完了再发表不同观点,别人讲话时要耐心仔细地倾听,不能随便插话、最后小组长要代表本组说出讨论结果。

第一个话题:秋游需要带些什么?因为每年的春秋,我们都会带孩子去东洲公园,而且每次的重点都不一样,如:放生小蝌蚪、寻找春天、春天美景的.拍摄、捡落叶等等。所以,孩子还是有很丰富的经验的。最后讨论的结果也很相同,觉得要带吃的、纸和笔(用来记录、画画)、照相机、风筝、塑料袋(放垃圾和捡落叶)。有几组的讨论十分好,他们把头凑在一齐,你说一句他说一句,最后都能认同别人的观点。但有两组的孩子还是有些吵闹,我和钱老师及时地插进倾听和指导,让他们也顺利透过了。

第二个话题:顺着第一个话题要带吃的,是孩子最感兴趣的,讨论要带哪些吃的?虽然零食是琳琅满目,但是总的能够分成三大类:水果饮料、饼干、休闲类(薯片、话梅等)比起第一次的讨论,时间用得少了些。

第三个话题:提出要求,每人只能带一样食品,组上有几个人就带几份,一齐分享着吃。孩子们一开始都只顾着说自己想吃的想带的东西,却没有思考到一组上群众带的东西是否合理,比如第五组上的孩子带的东西是牛奶、水、桔子、薯片和饼干。然后我又组织孩子一齐讨论合理性,然后请他们再次按照合理的要求进行适当的调整。

由于每个孩子都是用心参与讨论的,所以第二天没有人忘记带食物,只是因为事先没有和家长沟通好,有的家长没有理解我们的用意,还是给孩子带了很多。

在暖暖的阳光中,和着席席秋风,在草地上铺上一块圆圆的彩色太阳伞,让孩子们席地而坐,一齐分享,一齐品尝,真是很快乐又很有情调的一件事啊!

《学前班教育随笔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