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老师的随笔

时间:2025-05-07 11:43:09
中学老师的随笔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许多人都写过随笔吧?随笔可以观景抒情,可以睹物谈看法,可以读书谈感想,可以一事一议。想要学习写随笔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学老师的随笔,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学老师的随笔1

早在上周的例会上就提到了这周要组织拔河比赛,大家早就蠢蠢欲动了,还没有到集合的时间,没课的老师就迫不及待的来到了场地。记忆中的拔河比赛还是高三的时候,这一晃很多年都过去了,如今能重温儿时的游戏,哪一个不兴致勃勃?

现在的上班族总是坐出了很多毛病,由于天气等各种原因,很少外出运动,拔河比赛真的是一个再好不过的游戏了。学校工会先组织把教师们分成若干小组,保证每个小组的男女比例协调,以确保比赛的公平公正。安排就绪以后,各组成员都整装待发跃跃欲试,部分由于身体原因不能上战场的同胞们也没有闲着,自告奋勇拉起了一支拉拉队,这阵仗真的是很壮观。

紧张而又激烈的.拔河比赛正式拉开帷幕,在一声声加油声中队员们使劲浑身解数,大汗淋漓。大家也不顾及平时的淑女绅士形象,姿势千姿百态,瞪大眼睛,咬紧牙齿,都鼓足了吃奶的劲向后拉。看着绳中间那小红旗像淘气的小精灵在戏弄我们一样,一会儿飘左,一会飘右,我们的心也跟着一会紧一会松。几个回合下来,最后还是我们高一组的青年先锋队赢得了胜利,毕竟年轻人多嘛,这是无法改变的优势。不过比赛重在娱乐,大家也早已过了小孩子争强好胜的年纪,哪里在意成功与失败,一切都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得到了最好的验证。

一场小小的拔河比赛,让我们看到了老师们身上的满腔热情,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更是让这凛冽的冬日多了一抹更绚丽的风景。

中学老师的随笔2

班主任是常人,没有非凡的脑袋与天赋,很难做到过目不忘,过心不失。有时,杂事缠身,忙于眼前。难免会有把要做之事自然遗忘、抛诸脑后的尴尬了。有领导、同事主动提醒固然很好,但学校已布置的事情,没有他们的再次提醒,没做、少做、做得不到位的情况偶有发生。这一切还是在于自己,不为失利找借口,才会激励自己做得更好。而学生的记忆力很好,班级管理中的事务他们比我清楚。在关键时刻,一句主动的提醒,更可以看出“我为班级”的服务观与大局观。

班级的事情并不完全是班主任一个人的,而是集体的,是班级每一个成员的事情。道理简单,而在现实的班级管理中,“我为集体,主动担当”的学生与行动很少。独生子女为主组成的集体,他们更多关注自我感受,很少能够真正把集体当成自己家,为它出力,爱惜它。实际上,人人做好份内事也能促使班级成为一个良好的集体。在这种情况下,纯朴的班风,学生的主动就显得犹为重要。

但也应看到,由学校经班主任意志传达给学生的多是“被动服从”,不是学生“自觉主动”达成的行动,而后者却是自治的觉醒与标志,更令人向往。就如今天为了迎接上级爱国卫生检查,周一升旗仪式上学校交代所有学生必须穿好校服。一过就四天了,而我主要考虑昨天的大扫除与复习迎考的督促,这事就不慎忘记了。出乎意料的是昨天放晚学前,班长韩宁却主动地向我提醒。我立即传达下去,明天穿好校服,天冷,外面可加件外套;课下文明休息;见到客人问声好。今天除一学生听错误穿成夏天的校服,其余都是整齐划一地穿好秋天的校服。有的班主任兼主科考前辅导任务的,也难免疏忽了。当课下华老师跟我说起穿校服一事,禁不住夸到我们班的班长会管理的。其实,倒并不是迎接检查必须穿校服这件事的本身,而是背后折射出对学生对班级的认同、精神向往,与班主任之间的那份信任与默契。于是,我在班级公开表扬了班长的及时提醒,才有了我们班穿着上整齐如一的气象。他倒诚实呢,说是张圣昊提醒他的。对了,张圣昊是体育委员,每天负责领队排队。他放在心上了,而且关键时刻主动提醒。这与我上次在运动会上陪他一起跑步,给他鼓劲有关系。这一关键时刻的主动提醒,让我感到“信任学生,学生信任自己”的力量不可小视。

中午,副班长沈巧燕看自修,她是值日班长。她更负责,哪个同学做得不好,她在黑板上写好了,后面注明“提醒注意”。就这样,中午自修很安静。其实,理想的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就是这样简单且充满信任,默契且富有期待。一句简单及时的提醒,意义、价值不凡。是学生那份纯朴向上,我为集体的心,更是班级走向自治中的别具一格的风景。让温情的提醒在同学间,在班主任与学生间传递,那样就会呈现齐心协力,温暖彼此的班集体了。

西方哲人说:“生命在自己的哭声中开始,在别人的泪水中结束,这中间的过程就是幸福”。而幸福的根基在于健康,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心境。健康的身体和心境是教师有效工作的重要保证,如何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心境是我们教师一生的追求,更是我们一生最宝贵的财富。

长期的脑力劳动和繁重的教学任务已使不少教师身体不堪负重,要更好地教书育人,必须要强身健体。《教师最需要什么》一书中魏书生老师“松、静、匀、乐”的养身之道值得我们学习。“松”就是“身体松”,教书、写字、做题时各部位器官放松,注意力就集中了,轻装上阵,感觉自己是世界上最轻松的人。“静”就是“心灵静”,守住心灵的宁静,诸葛亮的《诫子书》中有训“才需学也,学需静也,非静无以成学,非学无以广才”。宁静方能致远,“静以修身”也。“匀”就是呼吸匀畅。保持匀畅的呼吸有利于身心健康,深呼吸“五口”可以缓解紧张情绪。“乐”就是确保自己处于快乐之中,以乐观主义的态度面对人生。面对人生的挫折、误会、是非仍能坚守内心的快乐阵地。坚守正念和乐观,每天打开眉结,打开心结,面带笑容。我们学习魏书生就要潜心学习他的养生之道。以健康的身体,快乐的心态走上讲台,调动万千思绪,使课堂充满欢乐,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劳逸结合两不误

在工作之余,教师应该懂得适当有益的放松和休息。如,听听轻音乐,悠扬清澈的旋律会让一天劳累的身心得到舒展;做做运动,如慢跑,散步,跳健身操,球类运动等,让紧张的神经得到放松;还可以和家人一起郊外远足,回归大自然,让心灵得到安详的休憩。只要能让身心放松、舒展的有趣活动都可尝试,既能保持身心健康的长远之道,又能精神充沛地投入到工作之中。

二、良好心态长拥有

教师的付出是巨大的,而物质上的收获却不富足,需要教师有一颗淡泊名利的平常心,不要一味在乎物质利益上的得失,而要在心灵构筑起一方理想乐土,让精神的享受成为激励工作的动力。生活上,不要一味与他人攀比,要知足常乐。抱着“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心态平衡自己的心理。更不要囿于一时的利益得失,而要着眼于自己的长远发展。对工作尽职尽责,坚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得意淡然,失意坦然”,抱着淡泊乐观的心态对待工作与生活。相信,你会始终让心灵永葆青春,因为心态好,一切都好。

三、高雅情趣要追求

有人说,一个教师的业余生活的丰富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教师的发展。听起来似乎有些夸张,但细思量确实如此。教师的业余生活丰富了,身心放松了 ……此处隐藏10793个字……选择原点还是倒退,都不会有好的结果。既然如此,还是在不能坚持的时候坚持下去。坚持也好,坚强也罢,殊途同归。

可见,绝境并不是无药可救,身处绝境,只要永不放弃对人生的希望与热情,就能找到通往希望的.大道。我们需要的就是不徘徊,不放弃。比别人晚一点,并不是低人一等。只有自己坚守最初的信念,在寂寞中坚持,就会收获人生的芳香。那时的泪水才是真实的发自内心的幸福的泪水。这周的周记也是这个话题,希望我的学生能与我一起能探求生活的本真,直抵生活的真相,在生活本身之中感悟、成长。

中学老师的随笔14

也不知怎的一时想起“老调重弹”这个词语。或许现在这个信息社会更欢迎新鲜的事物或词汇,好象一说到老问题就让人顿生枯燥厌恶之感。或许我是个怀旧的人,就拿音乐来说吧,对我这种五音不全,没有音乐细胞的人来说,只知道有事没事偶而哼哼,好象心情一下畅快起来。但我却对老歌情有独钟。尤其是一些经典的老歌,如陈百强的《偏偏喜欢你》,齐秦的《大约在冬季》,罗大佑的《恋曲1990》等,每当听起这些舒缓而沉静的歌,总让人回味悠长。虽然流行歌曲也会让人尤其受青年男女青睐。但“老歌重听”却是我不变的心理情结。

联系到我们的思维,我觉得求异求新没有错,关键的是固有的一些“老调”我们是否真正去关注去沉思了。不要一味为了所谓的求新而玩弄新鲜的词汇或说法,那样或许只是吸引人们的一时眼球,时间长了会索然无味甚至被人淡忘。还拿音乐作比方,我们寄希望有更多优美旋律、动听美好的歌曲诞生,但对于已有的经典老歌名曲我们更要细细品味,不仅陶怡身心而且对音乐的创作都有百益而无一害。再比如,民以食为天,有的人对西餐格外推崇,似乎吃起西餐,就颇有些西方人的绅士风度了。殊不知,我们的家常大米饭却是我们生活的根本。现在的小孩子物质生活丰富了,对大米饭更加讨厌了,这难道不值得我们“老调重谈”、真正重视吗?就以吃肯德基来说,现在国人对其特别喜欢,乡下人带孩子去市里总免不了去吃。可我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有一次晚上,在繁华的上海中山路,那边小饭店很少,肚皮饿得咕咕叫了。向来不大喜欢吃肯德基的我领家人进去了。虽然以前也偶而在无锡市里吃过,但这次吃不同以往,收获很大。我发现有一家外国人四口子,他们吃完肯德基小心翼翼地用方便袋装好桌面上所有的残余物,直至桌面空无一物才拎着方便袋安心走开。而国人向来(包括我)吃好了抹好嘴皮走人,管它什么残余物。而我想,我们中国向来是礼仪之帮,若是对服务员有一种平等的尊重情怀,我们一样可以做到。或许也有人说服务员就是做这事来着的,我们犯得着做这事吗?但如果人人这样想,没有对生命的一种尊重和对公共环境的爱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城市环境乃至心灵环境都可能会受其污染。这样的话,以礼待人,爱护环境“老调重弹”的事更有必要。

我们的.教育经常提“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总让人感觉冠冕堂皇的背后是急功近利,俗不可耐。更多的所谓成就都建立在牺牲学生成长的基础上,或许这句有些危言耸听,但也是实情。按理这样的“老调重弹”只会让人作呕没有必要了。但我认为这话本没有错,老调重弹也没有错,关键是在现行的教育考试制度下,一些眼光短浅,自私自利的人做错了。所以,我们不仅要老调重弹,而且要慎重地弹,细细地弹,真正弹出为学生成长奠基的教育之曲。还有新课程以来,“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理念一直在提,大会小会在说,长文短文在写,有人说老调重弹有必要吗?我觉得仍有必要,关键的是我们思维不要仅仅局限于字面意思,其背后折射出的思想和理念有多少真正在课堂教学中践行起来?所以,这样的老调也要重弹,不仅要弹,还要弹到实处,拔动学生心灵的弦上,这样课堂才会真正成为富有生命力的乐园。还有,我们常听到的情境式教育、探究式教育,我们也要去细细地老调重弹一番,只有真正深入思考进去,才会挖掘更多新鲜的东西,而不会只注重公开课上教育方法、手段层出不穷,家常课上教师“满堂灌”,“一言谈”,“独角戏”风光依旧在。还有我们现在很流行的“人文”理念,这些现在看来都老调重谈了,但真正关注人的生命成长,关注文化成长的又有多少实际行动呢?

老调重谈,老生常谈,要举的事例枚不胜举,但我想说的是新调我们要追求,老调却不能不弹,而且更要用心弹好。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神,可供重弹的太多太多,当然笔者自身也需要在这方面去弹弄一番。如果我们眼光只向前向上向外,而不适时地向后向下向内,那么我们的一些文化老调会逐渐被人淡忘,直至可能会湮没在人类文化的长河中。

中学老师的随笔15

自律就是自我严格要求,自我约束,变被动为主动,变他治为自治。只有自律的行动才会为我们的生活争取更大的自由。青少年情绪表达直接,易冲动,自制力弱。尤其是周五放晚学,一周的任务结束了,对自由的渴望急切、热烈。这并没有错,成人教师也不例外。但当下的事要做好,才能有序地前行。连家庭作业都不清楚做什么就回家了,事后也不问同学、老师。这是缺少责任感的表现,也是自律性弱的表现。

在学生的成长面前,犯错在所难免。关键的是在学会在错误中汲取有益的`启示,给以后的言行指明方向。这不仅仅是完成作业那般简单,更不是以忘记为借口可以掩盖。小成,这次期中考试有很大进步,进入了年级前30名。在初一也进过,但后来一直因语文、英语不优秀而没考好。这不,这次他考得很好,禁不住有些得意、轻浮了。在统一的规则面前,在心理的成长面前,在事实真相面前,对于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我一向能做到一视同仁,绝不偏袒。

早上书声琅琅是开启新一周,新一天学习的良好开端。所以,我就跟学生约定过,早上除了完成清卫,科代表收发作业,其他同学都应投入到晨读中来。对于早上来到教室赶做作业的一律按班规处理。除非情况特殊,事先说明。而小成,早上在教室里赶数学作业。我联想到家长会当天结束后,他父亲跟我说小成以前周末一直要出去玩电脑,让我沟通教育下。实际上,在学有余力的前提下,周末能做到定时定点有成人监督玩会电脑也无可厚非。但一味出去找同伴玩电脑游戏必然会心思游离、精力分散。这不,正好是他自己犯错撞上来了,很有必要跟他说说。

好家伙,数学小练习册被我收了后,还没主动过来拿。我故意等两节课看他会不会主动来坦诚。结果没来。找他来问,他倒好,他一厢情愿认为我会帮他交作业。看来,还是对自己行为认识不足,或认为我好说话,平时对他不错,会放他一马。但我比较慎重地找他谈话了。我先肯定他补作业的动机是好的,是想按时完成上交作业。只是周末的家庭作业移到周一来做,确实不妥。你一向表现很好,不能放低对自己的要求。其实,我让他明白,即使成绩好的学生,犯了不该犯的错误,老师也不会轻饶。让他学会自律,为自己的事情负责。他倒能坦然接受。以下是他写的心理说明书。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今天我真是“悲剧”了!

早晨匆匆忙忙地起床,匆匆忙忙地来到学校。停好车后我飞奔进教室,放下书包,把周末的作业都找出来堆在桌上,然后拿出一一交到科代表的手中。语文,英语,物理,最后数学。“数学小练在哪儿啊?”我因星期五没有记家作,导致昨天忘记小练做哪儿。于是,便凭着仅剩的一点忘记估摸着做了几页。“做71

《中学老师的随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