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学习和工作中,说起随笔,大家应该都有印象吧?随笔,顾名思义就是随笔一记,篇幅一般比较短小。你知道什么样的随笔才是被大家所称赞的随笔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三教学随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三教学随笔1新课程标准指出:“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的手、脑、口都动起来,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潜能也被充分的挖掘和调动,但随之而来的困惑也较多。
一、从教材的内容编排看
新教材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的轻能力重知识的要求,出现了许多新的教育思想把教材的内容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小步子,一会儿几何知识,一会儿代数知识,好比一台机器,把所有的零件放在学生的面前,作为教师就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如何组装机器。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探究,使我清楚地认识到,必须要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机械模仿教师的解题过程,死记硬背,这种方法已在教台站不着脚。同时,新教材还有独特的一面,那就是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考虑:七年级的学生还很喜欢色彩鲜艳的图片,所以教材编排了很多想想做做、剪剪拼拼游戏中的数学,如教材中出现的“观察与思考”,看图时的错觉,学生观察得到的结论,由于视错觉原因经常不正确,要实验检验。检验的结果与他们观察到恰好相反,这样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了,变的学生好容易理解了,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二、从教学的方面看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学习情境的设计者和信息资源的采集者,好比“机器零件”供应商,要从讲台上的“独奏者”转变到后台的“伴奏者”。教师必须要认真地钻研教材,找准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处理好教材、学生、教师的关系。寻找相关数学资源、图片、实物模型,创造和平共处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现实生活,体会现实生活也离不开数学。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与决心。比如商品中的打折销售,对于学生来说,买卖服装是生活中最平常的'事,但其中的数学知识学生知道的还不是很多,只要教师收集的资料准备真实有效,学生的会很感兴趣用数学的知识去解答这些问题。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语言、素材。生动的素材能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永恒的记忆。而活泼的语言,又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良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针对他们的特征,选择适当的素材,采用贴切的语言才能做到预期的效果。
总之,教学过程是一个与教材,与学生,与课标,与教学思想保持协调一致的,注意时刻改进,时刻提高,时刻反思的过程,教到老学到老.
初三教学随笔2回顾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我的感触很多,觉得教师的压力过大,这种压力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初三毕业班,面向升学的压力,班科任都有一样的同感,无论教哪科的教师都认为成绩考不好,向学校无法交待,在社会上更是抬不起头。多数教师感到整天很疲倦,起早贪晚,班任早上要从家5:30走,晚上9:30才能从学校回家,有时中午都不回家,这种长时间的工作,真让人受不了。
另一种压力是来自学生本身,对于即将毕业的初三学生,面对的是一场人生的选择,整天贪黑起早,作业很多,卷子一张又一张,有时做都做不完,一次又一次的月考,更是让学生神精紧张。考试的'结果,有的学生成绩还可以,而有的学生成绩不理想,怎么办?只能是让原本忧虑的他们更是雪上加霜。能够坚持下来的学生,要参加中考,没有坚持住的学生,只好等待毕业。
还剩下不足两个月的时间,教师要与学生从心理上多沟通,让学生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同时教师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使学生学习有一个好的心情。通过一个月的教学,感觉到,加强基础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现在有的学生对基础掌握不牢,教师为了抢进度,忽略了基础差一些的学生,所以成绩不佳,学生厌学。尽管中考不足两个月,但是还要重基础,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使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80——90分,尖子生超过110分,使中等生吃好,尖子生吃饱。
下一阶段正是综合复习阶段,要按计划有目的复习,踏实走好每一步,使综合复习切实有效!
初三教学随笔3经过一年紧张的工作,本届初三教学划上句号,下面谈谈我对初三物理复习的一些反思。
首轮复习是对基础知识的再回顾。也是整个复习环节中最重要的一步。在这轮复习中,尽量做到放慢速度,把知识点复习到位,让学生明白哪些是考点,做题要有针对性。
其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物理公式及单位等尽量做到让大多数学生理解,因为在这一轮丢掉的学生以后无论怎么努力都不可能赶上。这一轮复习有多少人能跟上,就有多少人能进前400名。所以首轮复习是让学生回归课本,是让大多数同学都有所提高。
二轮复习,是专题讲座,主要针对热门考点,给学生系统梳理知识。象电学实验,我就用了半个月的时间,经过这次强化,很多以前头疼电学实验的同学对我说:老师,以前电学是难点,现在力学成难点了!我告诉他们,说明你们的复习见效了。在专题讲座中,凸透镜成像是难点,我就把天利38套里这一知识点的题型汇总在一起,让学生们在题型变化中总结归纳。从而对这一知识点有了个系统的`认识。
三轮复习,是报纸上的五套,密码上的8套,还有省教研室的3套试题,此时,我认为学生们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已经到位,需要做的是如何让自己的答案不只能得分,而是能得满分。于是,学生们重要的不是作业写了没,而是试题附的标准答案看了没,和自己的想法有没有不同,不同在哪里,通过看答案自己在哪些方面有所提高。经过这轮复习,学生们答题的规范性提高了。
考试的前一天,我告诉学生们,你们做的题太多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淹,无论试题是难还是易,一切尽在你们的掌控中!
初三教学随笔4初三语文老师教学随笔(1):
上好一节课容易,但要上好每一节课谈何容易。尤其是对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像我这样的年轻教师而言“使每一节课都精彩”实在是高不可攀,遥不可及,与其望洋兴叹,不如放好心态,莫要好高骛远,扎扎实实,向45分钟要效益,大可不求花样百出,满堂皆彩,但求实实在在,易行有效,使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学有所得。
回顾从教以来约一年半的语文教学生涯,不敢轻言“有效”二字。下面是我对如何实现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性的一些浅薄看法。不妥之处,望诸君批评指正。
首先得明确一个概念,什么是“有效”
“有效”是指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由此推及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指在班级授课制这种组织形式下,语文教学能实现预期目标,效果明显。
简单的说完成了教学目标即为有效,没有完成教学目标即为无效或低效。可见课堂有效与否,首先在于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上。若课堂目 ……此处隐藏9933个字……她们一定能健康地成长,也一定能克服不规范字给我们带来的学习上的困难!
初三教学随笔10本学期,本人任教初一年级和初三年级的历史课。一学期来,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
作为年轻教师,能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公开课和平衡课,并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教育是爱心事业,为培养高素质的下一代,本人时刻从现实身心健康,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作为教初中历史课的老师,明白自己对教材的生疏,故在课前做到认真备课,多方面去搜集相关进行资料。为提高每节课的进行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漫画、录音等多样形式。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初三教学随笔11历史中考打破了传统的闭卷考试形式,实行开卷考试试题更具灵活性、开放性和综合性,更加注重能力考查,而且考查是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而非浅层次的识记方面的考查。进入初三面临中考的压力,由于历史学科课时有限,而内容却涵盖了初一到初三所有课本,针对历史学科的特点,初三应如何低耗高效复习,力争高分呢?
一、夯实基础,落实考点。中考着重考查学生的历史基本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考查学生掌握的有关历史基本技能。因此,在新课教授阶段,一定要立足于课堂教学,打好基本功。只有这样,在进行复习时,学生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掌握,进而提高自身的历史思维能力。要深入研究中考历史考纲的广度、深度、外延和内涵,与往年的异同,在此基础上加强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研究性学习的能力,这对历史复习迎考来说至关重要。
二、整合教材资源,加强解题训练,加强能力培养,开拓思维空间。随着中考历史学科考试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大,开卷考试的考查功能将会逐步提高和不断完善。开卷考试从主客观试题难度上看,逐年增高,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从更高的层面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发展的线索、规律,帮助学生站得高,看得远,具备良好的历史思维能力。同时,也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解题训练,在解题过程中不断克服思维定势,根据具体情况改变解题思路。只有这样,才能科学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取得理想的成绩。
三、关注热点,史政结合。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进而使学生学会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是新课程的重要基本理念之一。今年中考历史试题联系当今现实考查了一些中外历史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国家、人类和世界的命运,在平时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史政结合,发挥历史学科的社会教育功能。同时培养学生信息搜索能力,使他们开拓思维,以史为鉴,学以致用。
初三教学随笔12一、 运用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讲课生动,课堂气氛活跃,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在历史课上,讲解生动的历史故事恰好能做到这点。如讲商朝历史时结合《封神榜》的故事讲,同学听的津津有味,下课了同学们还意犹未尽。还可提供学生熟悉的历史故事,让学生自己讲解,培养学生的演讲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二、对历史人物串联讲解
如讲韩非时,提到其惨遭陷害的情况,谁害死韩非?是他的嫉贤妒能的`同学李斯;谁害死李斯?是历史上著名的巨奸赵高;谁杀死了赵高呢?是秦王子婴;谁杀死子婴呢?是霸王项羽;项羽结局如何呢……这样一个引出一个,学生自然听得专注入迷。
三、比较分析法
对历史人物或事件进行比较分析是常用的一种方法,但大多简单雷同,学生听起来感到枯燥乏味。如果有所延伸效果就大大不同,例如,将郑和、哥伦布进行比较,无论在航行的时间、规模、次数上,郑和都要超过哥伦布,但为什么哥伦布比郑和的影响更大呢?郑和的不计经济效益的朝贡贸易违背了经济规律,给明政府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而哥伦布的远航引起了价格革命和商业革命,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
四、从人性角度讲述历史人物
历史的一些偶然的、主观的因素往往可以改变它应该有的模样。如对“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这一历史现象的解释,其中,固然是由于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的压力,但孙中山个人的因素在这里占几分?事实上,当时孙中山虽然对袁世凯不放心,但他对袁世凯还是寄予了很大希望;而且孙中山一生诚信、善良、淡泊名利,“他没有一丝一毫的中国官僚的权利欲,他完全是带着对天下难民的博爱而担当起政治使命的”。以孙中山的个性和品格,为了“民主共和”的尽早实现,在中华民国成立后仅两个月就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当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多种多样,只要运用得恰当,都会取得很好的效果的。
初三教学随笔13本学期,我承担了初三年级3,4,5,6,7班的体育教学任务,在这学期主要针对学生的中考科目进行有效的练习,争取让更多的学生体育成绩达标。我主要采用激发兴趣导入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给我的课堂升温,具体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分组进行趣味游戏,并以此达到热身的目的。适当采用游戏的方法进行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教学,所以除了尽量使用幽默的语言外,我依然采用了传统的完整示范—分解示范、讲解教学—完整教学的模式,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过分的强调“教”,而是“教”与“学”并重。在动作传授完以后,我让同学之间分组练习,每组8-10人,学、练、教、互相纠错,以此培养学生自评、互评的能力,并让完成好的学生进行示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培养学生敢于表现自己的能力。因为我们的学生在上课之前都已经分组,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学生相互攀比的心理,让他们分组比赛,看哪组同学做的规范,在学生的练习过程中,我全程指导及时发现错误,在错误未成型之前就把它纠正过来。
通过本月教学,我发现在管理学生方面不能达到完美的要求。特别是耐久跑的教学内容不断忙改进,教学效果比较理想,但是在教学教程中,总是有个别的学生调皮捣蛋,在处理问题学生的时候,我基本都采用了微笑处理,效果不是理想。这方面有待进一步改善和加强,应该在熟悉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采用区别对待方法,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