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相信大家一定接触过随笔,随笔通常作者通过修辞手法曲折传达自己的见解和情感的一种文体。为了让大家在写随笔的时候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教师随笔,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教师随笔1如果你光对孩子说,别乱动爸爸的手机、别一直看电视、别把香蕉皮丢在地上、别把玩具到处乱扔……
往往很难有好的效果,你加大音量与夸张的表情反而很容易激发他的好奇心。孩子更大的兴趣其实在于“为什么不行”,或者看到大人气急败坏的样子让他感到满足。
对于孩子不宜做的事情,光有禁止是不够的。有时候我们不防给他一个坏的结果。当然,对那些危及安全与健康的或后果严重的事是不能采取这种方法的,要绝对的禁止。
而属于日常行为习惯培养的事情,我们则可以按自然后果教育原则进行教育。当我们一个劲地说教没有凑效,还不厌其烦的唠叨,只会增加他的逆反心理或对你的言辞充耳不闻的习惯。此时任他去吧,让他自己去承担这种行为所带给他的后果。
比如,到吃饭的时间了,孩子还玩意正浓,妈妈无论怎样叫,孩子还是装没听见,这时,大人则可以先吃饭,不要等待,不要留菜,冬天也不给热饭菜,吃完饭后收拾干净,大人各干各的,不给孩子特别的关注。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引起的后果需要自己承担。这类事情经历多了,孩子就自然而然地知道了事情的严重性,并懂得什么是对的,什麽是不对的。
再比如,孩子玩玩了玩具随处乱扔,妈妈让他把玩具放回原处,他听也不听,这时,妈妈不要帮孩子收拾,等过几天,孩子再想玩这个玩具时,已记不起放在哪儿了,久而久之,孩子便知道了事情的严重后果,并知道了怎样做是对的。
对于为吸引大人的注意而故意违背大人意愿的行为,就需要大人好好反系一下了,是否平时你对你的孩子太忽视与缺少必要的关注。当面对孩子故意做的不良行为时,不用做过多的`表示,也就是说不要大声地命令他改正或者表现出较高的关注,因为这样真好中了孩子精心设计的圈套,他为的就是要你关注他。你可以以严肃的口吻的告诉他正确的行为,之后不再理会他,他会因为无趣而停止该行为,如果他还一味地继续,你可以告诉他后果,并马上使后果实现让他承受。如感情的剥夺等。
因此,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大喊大叫并不理智,不防给他一个坏的结果,让他自己去总结经验吧!
幼儿教师随笔2托班的幼儿都是2~3岁左右的孩子。刚进小托班时,我每天都是在手忙脚乱中度过的:这边刚安慰好哭哭啼啼的孩子,那边那个已经尿裤子了;前面的喂饭的勺子刚拿到手中,后面的已竟在你背后吐了起来;这头刚拉开一对打架的幼儿,那头的孩子脸上又多了两排牙齿印。那些日子我真恨不得一个人掰几几个人来用,两只手根本不够使唤,顿时觉得自己是那么笨手笨脚。后来老教师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地给我鼓励与支持,在她们的帮助下我慢慢地领悟到很多窍门。
在接触二期课改后,这才使我从根本上改变了自己对学前教育的一些片面认识和看法,使我认识到只有转变学习方式才能真正地为孩子提供、创设出发现、探究、学习的`机会与空间。新课程中指出:主动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而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内在需要之一则是学习的兴趣。因此,遵循幼儿的兴趣,让孩子主动学习、主动发展。而针对托班的幼儿,对于孩子的主动性我是这样培养的。
幼儿教师随笔3一天在园里看到一位老师在批评那几个调皮的孩子。是呀,我们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每天面对三四十个孩子,上半天课下来,再遇上几个调皮捣蛋的孩子,难免会生气、会动怒,经常口干舌燥。老师的嘴巴一停下,他们就不约而同的吵起来了,很难安静下来。他们不是与老师过不去,而是因为孩子的年龄特点,身心特点,自制力差,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和言语。而且现在的教育,安全放在第一位,就像一条“高压线”,谁也碰不得,特别幼儿园孩子年龄小,更易发生意外。因此我们更要小心谨慎,不能有半点马虎。
看似很轻松,很快乐的幼儿园老师,其实工作中也有许多的无奈。但我要说的`是,既然我们选择了幼师这个职业,我们就要调整心态——做一个快乐的、称职的、孩子喜欢的幼儿园老师。
是呀,同样一份工作,有的教师可能微笑面对,有的教师则可能怒气冲天,这一切其实取决于心态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如果有足够的爱心,就能做到热爱孩子,热爱生活,热爱工作。我们不妨以轻松的态度对待工作,用自己喜欢的教学风格进行教学,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去研究,写真实情感的教育随笔,享受孩子的纯真,享受家长的信任,享受领导的期望,在忙碌的工作中体验快乐。
保持一份好奇心,这会促使我们更主动、自觉地吸收新信息;会使学习成为源自内心的需要而不是外在的强求;会使我们保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主动适应环境,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寻求新的发展;会使我们越发接近孩子的心灵,在工作中不断焕发新的动力,永远拥有一颗年轻的心。
给自己的心灵留一片空间。
幼儿教师随笔4偶然间,看到一篇文章,题目是《爱是最好的老师》,感觉不错,文章是这样的:
“许多年前,有一个叫约翰·霍普金的教授给他的毕业生布置了这样的作业:去贫民窟,找200个年龄在12岁到16岁之间的男孩,调查他们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然后预测他们的未来。
“那些学生运用社会统计学知识,设计了问题,跟男孩们进行了交谈,分析各种数据,最后得出结论:那些男孩中有90%的人将有一段在监狱服刑的经历。
“25年后,教授给另一批学生也布置了一个作业:检验25年前的'预测是否正确。学生们又来到贫民窟。以前的男孩都已经长大成人了。有的还在那里住着,有的搬走了,还有的已经去世了。但最终学生们还是与原来的200个男孩中的180个取得了联系。他们发现其中只有4人曾经进过监狱。
“为什么那些男孩住在犯罪多发的地方却有这么好的成长记录呢?研究人员感到很纳闷也很吃惊,后来他们被告知:有一个老师当年教过那些小孩……
“通过进一步调查,他们发现75%的小孩都是一个妇女教过的。研究人员在一个“退休教师之家”找到了那个妇女。究竟那个妇女是怎样把良好的影响带给那些小孩的?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那些小孩还记着那个妇女?研究人员迫切地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不知道,”妇女说,“我真的回答不了你们。”她回想起多年前和小孩们在一起的情景,脸上浮起了笑容,自言自语地说:“我只是很爱那些小孩……”
爱是一个生命喜欢另一个生命的情感、是一种平等关系、是整体接纳、是无条件的、不求回报的,这样的爱才能够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小孩并深刻地影响他们。当小孩体会到我们的爱时,他们就会以同样的方式回馈给我们,即使我们不能满足小孩的物质愿望,他们依然会爱我们。因为,这时他们已经知道,他们拥有了世界上最珍贵的礼物,那就是远比物质更值得人珍惜的——真实的爱。
我们 ……此处隐藏3084个字……个不停,真让老师揪心。经调查发现,这孩子的父母忙于做生意,没时间管教孩子,长期由奶奶带着。鉴于这种情况,我多次给孩子的父母交流过,而他父母却无计可施,通过观察,我试着用以下的几种办法让孩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简直是判若两人。
一、 发现优点,大大表扬。
这孩子他爱劳动,最爱帮老师做事,每次做之后,我就
借此机会表扬他,奖他一朵小红花、一颗巧克力,孩子此时高兴万分。
二、 给孩子自由的空间、时间。
孩子在户外自由活动时,让他们自己找玩伴,给他们一个自由的空间,尽情的展现自己的才能,使他们多余的体能得以释放,在玩中找到自我。
三、 实行家园共育的奖励制度。
这孩子的`父母说孩子爱买零食,每天晚上必不可少,我就给家长说,孩子每挣一朵小红花可买一次零食,挣得一次表扬可以买零食,坚持一星期之后,我发现孩子真的变了,变乖了。
总之,顽皮的孩子不是无计可施,只要你有耐心,用慧眼去观察孩子,他们生上都有众多的优点,将优点进行积累,优点更优,缺点自然就少了,孩子就变乖了。
幼儿教师随笔12这天,在小五班的活动课上,我教孩子唱了一首歌《世上只有妈妈好》,没想到这首歌引起了小朋友的共鸣,许多小朋友跟着唱了起来。啊,有那么多小朋友也会唱这首歌,并且,许多小朋友还一齐表演起来,他们唱啊跳啊,脸上流露出幸福的微笑……
突然,歌声中传来了不和谐的声音,并且越来越高,一声嚎啕大哭打断了大家的歌声。我和小朋友们都禁不住地向哭声望去……一个小姑娘正趴在课桌上,大声哭着呢!“是谁?怎样了?”我急忙问方玲玲你怎样了?她说她没有妈妈她爸爸妈妈离婚了!她妈妈不要她了!,许多小朋友七嘴八舌的`说着。“嘘!”我急忙制止了孩子们的声音。
原先,玲玲的妈妈离婚后去外面打工一年多了,她跟爸爸生活。“我要妈妈!玲玲继续哭着说,看着可怜的孩子,我一边哄着她不哭,自己心里也是酸酸的,我说“让老师临时做你的妈妈,好不好?”
活动课结束了,小朋友都跑出了教室,只有玲玲还坐在那儿呆呆的望着我,“玲玲该出去玩了!”我走过去,弯下腰,轻声的说。“老师!”她站起来怯怯地,小脸红红的说:“你能够抱抱我吗?”“想妈妈了!对吧?好孩子,来抱抱!”方玲玲紧紧地抱着我的脖子,就像回到了妈妈的怀里。“谢谢老师妈妈!”就在我弯腰把她放下的时候,孩子响响得亲了我一下说着,脸上带着幸福的微笑跑了出去。
事后,我在想,作为老师爱孩子是就应的,同时,能获得孩子的爱也是幸福的。但是,我想问,妈妈的爱是别人能代替的么?孩子心理上缺少的爱谁来给她呢?
幼儿教师随笔13鼓励,是无形的,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但,鼓励同样也是这期存在的意义的!我们班上有个叫浩浩的孩子,长得圆头圆脑,很是可爱。可他却是一个非常胆小的孩子,每次与他交流,他总是把头垂的低低的,两只小手不自然地捏来捏去,答非所问。在美术操作活动中,他总是显得小心翼翼,握着油画棒或是其他的工具不敢动手,往往是其他幼儿都完成了,他的作品还是一动都没有动。当我单独指导他的时候,他就变得很没自信,一个劲儿地问:“是这样吗?是这样吗?这样对不对?”看他握笔的小手还在不停地发抖,别提有多紧张了。看着他的样子,我只能不时地鼓励他:“是的,就这样,好极了!真棒!”针对浩浩的情况,我和他的父母进行了沟通,原来浩浩的父母由于工作非常忙碌,孩子在家的活动很少得到父母的关注,自然鼓励的话语也听得很少,使得孩子对自己的行为缺乏自信,什么事情都不敢动手,畏首畏尾。
其实孩子在家庭、幼儿园里,成长的点点滴滴,都惨透着家长和教师的心血,而他们细微的进步,如果我们能及时予以鼓励,那对于孩子的积极性、自信心的培养都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鼓励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对于小年龄的孩子来说,口头鼓励是最有效的。一句“你真棒”、“好极了”、“你真了不起”,或者给孩子一个拥抱,亲一亲他们的小脸蛋……千万不要吝啬我们的这些做法,它将令孩子感到无限的满足和浓浓的'亲子之情。例如在玩玩具时,孩子能主动将玩过的玩具放进玩具箱,这时候,我们应针对孩子的这一行为马上给予表扬,“你把玩具收拾得真好,太能干了!”我们的表扬,无形中为孩子确立了一个目标,让他明白这样做是正确的。
鼓励是一股无形的、巨大的力量,只要把握适当的鼓励方式、鼓励时机,你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他们变得积极自信,能不断努力、克服困难。因此让我们学会多关注孩子,鼓励多一些,训斥少一点。
幼儿教师随笔14伴随着此起彼伏的哭闹声,我们迎来了新一届的宝宝们。第一天来园时,只见他们有的拼命地抓住爸爸妈妈的衣服;有的在家长的怀抱里不肯下来;有的不停地安慰自己"妈妈很快就来接了……";有的虽然没有哭出来,小嘴却也撇来撇去,十分委屈……不管怎样,这是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必须经历的一次转折。
这是我第一次带小班,面对这些情况,我有些不知所措。我请教了有经验的老师,并尝试了一些安抚幼儿情绪的办法,有一定效果。例如,亲一亲,抱一抱:当孩子早上来园时,老师笑脸相迎,以妈妈般的态度亲一亲,抱一抱孩子,使他们得到身心满足;尝一尝:准备一些孩子们喜欢的食品,让他们在看看、尝尝、说说中消除焦虑,体验快乐;玩一玩:游戏是孩子最喜爱的活动,变魔术、手指游戏、唱一唱、等都很受孩子的欢迎。游戏可以帮助幼儿之间尽快熟悉起来,从中找到安全感、归属感,以消除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感。
在孩子适应的过程中,家长也要做好配合工作,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如,家长在家里要多说上幼儿园多好、小朋友多,很开心这类的话题,千万不能将担心宝宝不适应等负面话题和商讨意见在宝宝面前流露,家长要私下交谈;平时要多带宝宝外出和其他小朋友及外人接触,虽然现在社会有丢失孩子的危险,但也不能以丧失从小培养宝宝社交能力为代价,家长要做的是在户外要照看好自己的宝宝,不粗心大意就行了;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吃饭、睡觉和大小便的习惯,这有助于孩子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在家长和我们的共同努力下,经过近一个月的时间,孩子们对幼儿园的生活已经非常熟悉,很好地适应了幼儿园生活。
幼儿教师随笔15十足,见状,我趁机说“好呀,我们来比赛,看看谁的小手洗的又快又干净,而且没有把水溅到小朋友身上,看看谁是第一。”“小手准备好,预备开始”话音刚落,一场别开生面的洗手比赛就开始了,小宝贝们安静的站在水池旁边,先湿手,打肥皂,认真的搓着小手,没有了以往的吵吵闹闹,水花乱溅。不一会就听见:“老师我的.手洗好了,我是第一名。”“老师,你输了,我先洗完了”“我是第一……”
吃过午饭后,孩子们还是念念不忘饭前的那场比赛,不停地问我:“老师,我们再来一场比赛好不好?”我高兴的冲他们点点头,心里不由得高兴,我知道,从今天开始我再也不用为孩子们洗手而发愁了,在不用站在他们身边唠唠叨叨的说个没完。
通过此事让我明白了,有时单纯的说教对于孩子们来说并不一定适用,要投其所好,顺应他们的意愿,这比一百次的说教达到的效果要好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