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随笔吧?随笔最重要的是是表达出作者的意图,传达心情、感悟、观点...就像与邻家谈心般轻松。想要学习写随笔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班主任教育随笔,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班主任教育随笔1上个星期发现孩子们做事缺乏主动性,班里的卫生你不说没就没人打扫,即便是指名让某一个人去,他也会应付了事,打扫的结果令我失望,每当看到孩子们这种状态的时候,我们心里就莫名的失落。觉得此时的孩子们就像一辆车,推推动动,不推就不动,比较郁闷。
中午习字课的时候偶然发现我们班的倒数第二名张雨佳在写字时腰直头高,坐姿标准写字认真,灵机一动就在班里大力赞扬,并在黑板上写上今日习字之星:张雨佳,同学们好生羡慕,我要的就是这种效果,接下来的习字中,张雨佳坐得更直了,班里一直趴在桌子上写字的孩子也慢慢地坐直了身子,比之前写得更认真了,我暗自窃喜。
打铁要趁热,在接下来的语文课上我们要学习第一篇课文——古诗词三首,由于在寒假的时候学校已经把这三首诗定为寒假作业,班里的很多同学都会背,当我问不会背的同学举手时,看见王笑笑在拉陈科宇的胳膊,示意是让他举手,陈科宇胳膊一挣生气地说:“我会背。”陈科宇是我们班的`倒数第一名,我吃了一惊,大声地说:“下面就请我们班的陈科宇大声地背给我们听听。”当陈科宇一字一句把三首诗一字不差地背出来时,出乎了我们所有人的意料,教师里响起了前所未有的掌声,掌声此起彼伏,从孩子们的掌声中我感受到的孩子们对陈科宇的令眼相看,看到了孩子们对陈科宇进步的骄傲。我激动地说:“我们班的孩子都特别聪明,只要肯下功夫,只要有好的学习方法,每个人的学习都不会差,都会越来越棒,让我们再为陈科宇鼓鼓掌。”掌声渐渐平复,我顺势在黑板上写下今日学习之星:陈科宇,孩子们甚是羡慕,陈科宇的脸上也羞红了小脸。于是我接着在黑板上写下了劳动之星、阅读之星等字样。
今天早读进班后看见我们班两个管理教室后面垃圾桶和储物柜的孩子在认认真真的清理、整理,干得特别认真,从他们身上我体会到了责任,我想可能是我们班的榜样力量发挥了作用,一通表扬之后,他们的名字光荣地被写在了黑板上,并告诉孩子们榜样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争当榜样,我们要向榜样学习。生活中本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在接下来的生活中,我会带领孩子们一起用发现的眼睛继续寻找我们班的小榜样,希望整个班能充满正能量,希望孩子们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小学班主任教育随笔2魏书生以往说过,一个人首先要适应环境,享受完美人生。生活不能没有梦想,可是人类不能以梦想主义的目光苛求生活。对待教学,对待学生,我认为也同样是一个道理。
我们不能对学生的现状听之任之,我们要树立一个让他们不断提高的目标,可是在目标的实施过程中不能埋怨,灰心,要享受到改造学生的乐趣。要不然,对于教师的身心健康,对于学生的发展都没有好处。埋怨、灰心、等待得结果是学生越来越难教,成绩越来越糟糕,教师的脾气越来越暴躁。与其埋怨,灰心,等待,不如想办法改变自我的做法。
我们要认真总结分析学生不爱学习的原因。找出原因或根据不一样学生的问题,逐一解决。如有的学生约束力差,那么教师就要取得家长的协助,回家后让家长监督和督促他的学习。有的学生书写太差,教师就从笔画书写开始,手把手,一步一步的'改正他的不良习惯。同时,对于他们不认真书写交上来的作业,必须让他们重新写。直到教师认为比较认真了为止。对于上课爱溜号的同学,教师的视线要经常在他们身上扫过。并且要让他们一向有事可做。不要让他们的思维活动偏离学习主题。也就是说让他们没有机会溜号。
事实证明,这种教学方法虽然不很高明,可是见效比较快。教师摆脱了一味的批评带来的不快,自我少了许多与学生生气的机会,同时也节俭了时间。这样做,教师简便了,学生也得到了更多的练习。真可谓一举两得。
教学工作,不仅仅是一种工作,也是一个人生活态度的写照。我们要想使自我的教学工作不枯燥乏味,要想使我们的教学工作有生机,要想使我们的生活有意义,有情趣,我们就应当不断地尝试着改变自我的教学态度。既然不能改变环境,那就试着适应环境,享受此刻的所生活带来的乐趣。
我们的生活总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为什么不快欢乐乐每一天?
小学班主任教育随笔3我们对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家常便饭,是在学生群体中树立榜样,弘扬正气,激励优秀生,促进后进生的一种教育手段。这也就是所谓的发挥表扬的正能量作用。但是,从辩证法的角度看,表扬也必然存在着理论上的负能量。鄙人通过长期的观察和实践,也深感表扬确实具有负能量。
那么,表扬的负能量表现在哪儿呢?
如果被表扬者的优秀程度很小,小到几乎等同与常人,这样的表扬所产生的负能量就非常大。它可能会使未被表扬者产生这样的心里:大家都差不多,凭什么就表扬他,而不是我,他那点资格还值得让我向他学习,他某某方面还不如我呢,老师就是偏心……这就产生了消极抵制情绪。而被表扬者也觉得过意不去,也觉得自己是没什么优点,不如和大家一样,我不能再干得比别人好了,省的听闲话,和大家不融洽。由此可见,这样的表扬是不是失去了作用了?
如果被表扬者的`优秀程度很高,高到让一般人无法触及,这样的表扬所产生的负能量也很大,未被表扬者会认为:既然无法追上或超越优秀者,何必去学他呢?做一个平凡者,何必自寻烦恼呢?同时也产生了不同阶层的心理,即从心理上疏远了优秀者,从而造成了优秀者在群体中曲高和寡、孤立无友的境况。
如果被表扬者的优秀程度一般,表扬的负能量相对较小,但并不是没有。对于未被表扬的个体来说,其内心的羡慕和嫉妒是共生的,羡慕可以产生正能量,但嫉妒既能产生正能量,亦能产生负能量。
那么,既然表扬有负能量,是不是就不要表扬了?正确回答是:要表扬。表扬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手段,只要教育者合理把握表扬的度,并充分考虑到表扬会产生“表扬一个打击一片”的不良后果,采取合理的方式去化解这些负能量,即可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小学班主任教育随笔4转眼间20xx年已悄悄走过,20xx年的元旦联欢会仿佛还在眼前,20xx的元旦联欢会已拉开了序幕。
昨天下午放学学生们已经开始装扮教室了,他们用自己的零花钱买来气球、彩带、彩纸等等。学生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大家一起把教室装扮一新,顿时有了过节的气氛。学生们积极准备着自己的节目,他们是那样的认真、那样的`努力。他们利用课余时间积极排练,为表演做足了准备。
时间滴答滴答地走过,在大家紧密锣鼓的准备下,终于迎来了大家期待已久的元旦联欢会。小小的主持人有模有范,井然有序地将联欢会进行下去;小演员们更是卖力地使表演尽善尽美;小观众们更是热情 ……此处隐藏6175个字……出三次了,不可能再躲在哪儿。“去楼梯间、后操场找,角角落落都要找遍。”我的决心很大,不逮到这懒惰的“逃兵”誓不罢休。十几分钟过去了,全校学生基本离校,张鲁还没被带到。我都有些失去信心了。我与张鲁玩这种猫捉老鼠的游戏已经很多回了。抓住他,批评、训斥、罚做清洁都没用。我眼皮一眨他照样逃跑了。第二天不让他进教室,罚他站,他倒是很显后悔之色,并承诺放学一定做清洁。可一到放学,人又跑得无影无踪。要怎样才能根治他的“懒病”呢?正想着,值日小组的学生走过来了,说:“老师,别等了!我们将学校都找遍了,还是不见他的影儿。他肯定跟着人流溜出去了,早回家了。”哼,居然在我眼皮底下溜走了。一气之下,我叫学生带我到张鲁家里去。
到了张鲁家,我的怒火渐渐小了。因为接待我的是他的奶奶,已经七十多岁了。奶奶正在做饭,张鲁在书房写作业,显得很专心,没发现我的到来。我不想耽误张鲁做作业,便与她奶奶来到后院,以便向她了解张鲁的情况。他奶奶多孙子的评价很高,说孙子会读书,成绩好,总是拿奖状,所以在家里地位很高。家里什么事都不让他做。说到这儿,从书房里传来一声命令:“奶奶,给我上墨水。”他奶奶忙不迭的小跑过去,拧开墨水瓶盖,将钢笔吸满墨水,再用卫生纸把钢笔头擦干净递到孙子手上。他奶奶出来继续跟我谈着。孩子十岁了,从不做家务事,从不自己收拾文具,甚至连洗脸刷牙都是大人包办代替。说话过程中,在张鲁的指挥下,他奶奶又过去送饮料,递零食。短短几分钟的家访,我找到了张鲁的懒症根源:家长的溺爱,让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
我叫来张鲁。他感到很意外,问:“老师,你怎么到我家来了?”我说:“我来请你回教室去扫地。”“不是还有几个人在扫吗?”他疑惑的问道。我认真地说:“他们不知是不会扫地,还是不愿意扫,都跑光了。我本来想替你们扫了。可是我也不大会扫地,再说,一个人的力量也太小了。只好来找你跟我一起扫教室了。”他慌了神,问:“老师是大人,怎么不会扫地呢?”我依旧认真的'回答他:“我从小就很享受,什么事都由爸爸妈妈做。如果他们不在家,我的老奶奶也会为我做,长大了,自然就什么也不会做了。”他望着我,若有所思。我拉着他的手,要他跟我回教室做清洁。他很为难地说:“我也不会做清洁。同学们总是说我做的又慢又不干净,我就干脆不做了。”这时,他奶奶在一旁插话了:“乖孙子,你去做作业,奶奶帮你做清洁去。”我严肃的盯着张鲁的眼睛,问:“你忍心让你的奶奶一走一歪的去学校帮你做清洁么?等你读初中、读高中了,奶奶还能帮你做么?”他脸红了,说:“我跟老师一起去做清洁。”我带着他来到教室。他看到洁净的地面,说:“老师,已经有人把地扫干净了,不用再做了。”我问他是谁扫了教室,他说是班上的同学。“他们跟你一样大,怎么会扫地呢?”我追问。“因为他们平时参加了劳动,有劳动的本领。”他回答。“我会擦玻璃,我教你吧。”他欣然同意。我们把玻璃擦得锃亮。他笑了。我说“我不会扫地,你明天教我吧!”他坚定的点了点头。
小学班主任教育随笔14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越来越先进,比如微信,越来越多的人正在用着它,我也跟随时代潮流,用上了它。
晚饭后没事,我翻看着手机微信上的通讯录,咦!小谷妈妈何时成了我的微信好友?!
小谷是我班一名成绩稍逊的学生。他习惯很不好,坐没坐相,站没站相,课堂上小动作多,也从不发言,无论何时,桌洞里总是一盘“凉拌菜”,无论什么作业,写得都像一堆“杂草”。家长对其溺爱放纵,致使其成绩一直落于人后。然而,这个孩子也是有优点的:他特别爱看书,每次班会课、队会课都是他最活跃的时候,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论讲到哪方面的'知识,他都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博大的知识面、较强的语言表达和分享精神都使我十分惊喜。我觉得,这个孩子如果能在学习上稍下点功夫,成绩一定十分出色。可怎样才能调动他学习的欲望呢?
如果以微信形式告知我对他的看法,他是否会“亲其师”?是否会因“亲其师”而“信其道”呢?
“小谷妈妈,我发现孩子热爱阅读,也喜欢他知识面广,喜欢他能把自己所学分享给全班同学。近几天孩子作业也很干净,如果课堂上能认真听讲,作业一定会写的更好、更快!”
“好言一句三冬暖,感谢老师的鼓励与帮助,我会尽最大努力督促!”小谷妈妈回信了。可是,孩子会有所改变吗?
第二天上课时,我发现,小谷坐的很端正,听得很认真,不仅举手了,还举了好几次,让他回答,声音响亮,内容完美!嗬!效果如此明显!
临近下课,我在班上表扬了他。课下,我又找他谈话:“小谷,这节课你坐姿端正,听讲认真,发言积极,我真为你高兴!如果你每节课都这样学习,一定会取得优异的成绩!加油!我很看好你哦!”小谷表情严肃地说:“老师,我一定会的!”
也许这个孩子以后会这样继续下去,成为一个出色的人,那就正合我意;也许这个孩子会出现反复,需要再次教育;也许他还会回归原状。但是,这种家校沟通的方式是不置可否的。平时,在学校,老师忙,学生忙,师生谈心的时间少之又少,而且,学生在学校对老师总有一种防备或者敌对情绪,谈心效果也不那么明显。可是微信不同,晚上,大家都有了空闲时间,作为教师,头脑也更冷静,对学生的评价也更客观、真实,家长也很放松,学生也放下戒心,这种情况下,家长、学生对于老师的话也更容易接受。
当然,这种交流方式占用了老师的休息时间,可如果学生因此有了进步,不也值了嘛!
小学班主任教育随笔15请耐心等待一会,花儿就要开了。——教师要学会倾听。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艺术的基础在于教师能够在多种程度上理解和感觉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倾吐不失为一种最好的方法,我们教师就应用心去听,与学生交谈,从中了解学生的某些动向,可不少教师总认为学生是小孩子,不乐于倾听他们的谈话,个性是学生犯错误时,更是不给他们说话的机会,任凭自己对学生大加训斥,这样很不利于教育好学生,我自己也有这样的缺陷。学校强调学生不准迟到,我平时也是这样要求学生的,但有的学生就是犯__,有一次,预备铃都响过了,班里的孙_没来,我焦急的站在楼上往下看,也没看到人影儿,同学们都在专心的读课文,“报告”,同学们听到声音都停止了朗读,看到他,我的气就不打一处来,他经常迟到,我昨日找他谈话时,他保证说再也不迟到了。我狠狠地瞪了他一眼,“老师,我在路上……”
“你又在路上磨蹭,你看,都几点了。”我没等他说完,便接过他的.话头训斥了他一顿,然后就让他站在门口,再也不理会他了,课后才了解到,他奶奶生病了,他去给奶奶拿药,所以才来晚了。明白事情的真相后,我后悔自己没有听完他说的话,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他,并向他道了歉,他很诚恳地说:“老师,这没什么,谁让我以前老爱迟到呢。”反思一下:作为教师,有时凭自己的主观决定去对待学生实在不就应,工作再忙,也要给学生说话的机会,也要尊重他们的人格,认真倾听他们的说话。古人云:人之相交,贵在交心。所以,教师要放下架子,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时间、机会听听学生们的心声,听听他们的想法,注意他们的情感变化,让学生充分显示自己的内心世界,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师的关爱。